東北網10月25日電 以前,像溝窪壕甸這樣的廢棄地沒人願意伺弄,還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如今,齊齊哈爾市克東縣利用廢棄地栽種桑樹發展養蠶業,不但保護了農田,還增加了農民收入。
2004年春天,克東縣農委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把目光鎖定在廢棄地開發利用上。他們多次到外地考察,從吉林省樺甸縣引進樺英一號小葉桑150萬株,分別栽植在寶泉、愛國、千豐等鄉鎮,並引進『春雷珍珠』一號桑蠶良種,開始試驗養蠶。
日前,記者來到寶泉鎮德勝村,在農民邵秀梅家的庭院裡,擺放著十幾只笸籮,裝滿銀白色的蠶繭。邵秀梅興奮地說,現在正是收獲的季節,每公斤蠶繭能賣到4元錢呢,這回門前的溝邊地可利用上了。據該縣蠶蜂站站長黃大軍介紹,養桑蠶的經濟效益非常看好,1畝桑樹一年可養兩張蠶,純收入在1000元左右。況且,桑樹根系發達、枝葉茂盛,在廢棄地栽種桑樹,不僅可以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還有利於保護農田。
預計2005年,這個縣利用廢棄地種植桑樹的面積將發展到500畝,僅寶泉鎮德勝村就有10多戶准備開始養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