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5日電 單打獨乾難成氣候,大慶市龍鳳區組建了47個『致富合作體』,輻射黨員群眾300多人,人均年增收800多元。
在開展『致富合作體』活動前,有市場不敢闖、有項目不敢上、有資金不敢投,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針對這一情況,龍鳳區向廣大農村黨員乾部提出了『做一名敢帶民富、願帶民富、會帶民富的合格共產黨員』的要求,增強了黨員乾部的責任感。
搞苗木花卉培育回報率較高,但投入大、技術含量高、見效慢,最初,村民都不敢涉足。英勇村黨員馬新坡與3戶村民自願結成合作體,他自費出去學技術,貸款向村裡承包了160畝機動地,率先搞起了草坪、紅玫瑰等花木的培育試驗。一期苗木花卉售出後,他淨收益5萬多元,這下合作體的其它對象放心了,也紛紛甩開膀子乾了起來,很快形成了規模。
劉高手村多年來搞運輸的農民很多,但由於都是單打獨乾,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較弱,大活接不了,小活搶著乾。運輸大戶孫顯仁和黨員王英坡聯合另外3戶運輸戶成立了運輸合作體,半年下來,這5戶的收入比往年增加近一倍。在他們的帶動下,劉高手村黨群合作體發展到7個,僅運輸一項年收入就達200萬元。
龍鳳區還采取電教、專家授課等形式先後對200多戶合作體對象進行了專項技術培訓,並專門編制了致富合作體信息報,發布各類信息500多條,有效解決了部分群眾缺信息致富無門、缺技術致富無方的被動狀況。前進村黨支部針對村內養牛致富合作體想擴大規模但缺資金、沒場地的實際,發動黨員乾部以工資作抵押,為村民貸款60萬元,協調信譽貸款100多萬元,規劃闢建了佔地17600平方米的養牛基地,使村內養牛合作體養牛規模迅速擴大到200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