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1日電今年,大興安嶺地區向俄羅斯輸出勞務推進境外森林采伐取得了較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區共輸出勞務人員1200百多人,生產木材近20萬立方米。
大興安嶺地區自開發建設以來,為國家林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國內木材的需求量增加,該地區森林采伐業面臨著困境。據有關專家預測,大興安嶺16年後將無林可采。
隨著中俄兩國的友好交往,大興安嶺地區當地政府,在邊境與俄羅斯遠東相毗鄰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密切了兩國邊境地區間經濟往來,拓寬了森林采伐業。目前,境外森林資源開發已成為大興安嶺地區森林工業轉向的必由之路。
現在,大興安嶺地區各境外采伐企業探索和嘗試適合境外環境的經營管理模式,一改過去以勞務輸出型為主向獨資經營和股份制經營轉變。目前,在俄羅斯注冊獨資公司的企業有呼中、圖強、加格達奇、阿木爾四家林業局,塔河與俄方公司組建股份制公司,經營效果都很好。
根據統計,該地區開展境外采伐的企業沒有一家虧損,均有利潤。圖強林業局在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采伐的樺木,每立方米售後淨利潤可達140元,工人工資收入明顯提高,月工資已達3000元到6000元人民幣,最高時月工資超過萬元。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