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日電 原來一臺車,現在三臺車,離崗創業一年,就讓於萬河『發』了,真比在機關『混』強多了。於萬河就是阿城市新華鎮離崗創業者的典型代表。
於萬河原是阿城市新華鎮城建辦主任,像他這樣離崗創業的乾部在這個鄉共有27名,他們紛紛領辦創辦經濟實體,帶領農民外出務工,組織成立各類農民協會,充當農民經紀人,大多數都在新『崗位』上有所成就。
新華鎮由原新華鎮與利新鄉合並而成,有機關乾部87人。2003年,阿城市出臺文件發出全民創業的倡議,明確了保證留職留位、保證工資及時足額發放等相關政策,號召機關乾部離崗興業。新華鎮以此為契機,大張旗鼓地鼓勵乾部離崗創業,共27人與鎮政府簽訂合同離崗創業,佔全鎮機關乾部總數的31%。
這個鎮的負責人認為,機關乾部離崗創業,可以實現個人和集體雙贏。他說,鄉鎮乾部大多住在城裡,每年每人通勤費要600元,午餐及人情來往支出至少在2000元以上。離崗後,工資照發,即使每月僅創收300元,一年仍可增加淨收益5000元。集體這一塊,一個乾部的獎金、差旅費等支出至少3000元以上,少一個乾部就意味著為鎮財政節約3000元。更重要的是與其在人浮於事的機關碌碌無為,倒真不如個人去嘗試一番創業。
原城建辦乾部於萬河已經50多歲了,做通了家人的工作,毅然與鎮政府簽訂了5年的離崗創業合同。他原本有一臺運輸車,往返於哈市和南方之間,但由於以前自己不能直接參與經營,收益一直令他不滿意。離崗後他直接管理,親自聯系客戶,效益迅速攀昇,很快又購進了兩臺大車,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其餘26位離崗乾部乾得也都不錯,他們普遍感覺比在機關裡要充實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