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日電 牡丹江市通過發展城市集中供熱,減少煙塵排放,讓百姓住上暖屋子,享受湛藍的天空。2004年1月 10月,空氣質量好於國家二級標准的天數達257天,創15年來的最好水平。市區集中供熱面積1500萬平方米,三大熱電廠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率達63%,列全國之首。
牡丹江市四面環山,冬季逆溫天發生率高達80%,排放煙塵不易擴散,致使大氣污染嚴重。1989年12月7日,大氣總懸浮顆粒每標准立方米超過2000微克,超過英國倫敦『煙霧事件』的濃度。2002年,牡丹江市開始創建全國環保模范城。他們投入近二十億元,先後改造了牡丹江熱電廠、天利熱電廠和第二發電廠,實施市區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三年間,市區供熱單位由384家減少到232家,取消分散取暖的燃煤鍋爐274臺,搬倒大煙筒273根,減少煙塵排放量3377噸,鋪設供熱主乾網30公裡,市區集中供熱面積由925萬平方米提高到1500萬平方米,三大熱電廠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率由38.6%提高到63%,列全國之首。市區降塵量和大氣總懸浮顆粒比1989年分別下降了75%和87%。
牡丹江市大力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在減少大氣污染、提高大氣質量的同時,還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冬天住上了『暖屋子』。家住軸承小區的李女士喜笑顏開:『往年小區供熱時,室內溫度只有14度左右,今年並入集中供熱大網後,溫度每天都在20度以上,集中供熱暖了屋子,更暖了老百姓的心!』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