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4日電 題:『親子鑒定』:並非風花雪月事
類似學校化學實驗室,卻牽動多少父母兒女心
一間佔地百米的房間裡,分門別類的門牌標明了五個不同功能的實驗室,桌子上擺放著大大小小的試管、試瓶和檢測設備,還有一臺臺顯示著不同波浪圖譜的計算機……從這間類似於中學化學實驗室裡檢測計算出來的數據,牽動了多少父母兒女的心,又關乎了多少人未來的命運。這就是黑龍江省公安廳刑事技術處親子鑒定化驗室。
今年,我省親子鑒定數量大幅增加,1至10月共有150餘例,比去年同期增長20%。其中,自發前往而非委托其他部門鑒定的,達總人數70%。
『父權認定概率』,我省可達99.9999%
黑龍江省公安廳刑事技術處DNA遺傳室主任顧明波博士告訴記者:親子鑒定主要就是依靠對DNA的鑒定。根據孟德爾遺傳規律,孩子的遺傳基因有一部分來源於父親,另一部分來源於母親。基因的多態性位點能夠體現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和不同,通過檢測多個連續等位基因位點的父權概率,就可以判定其間是否存在遺傳關系。如果父權認定概率達到99.73%以上就可認定親子關系。顧博士介紹:根據我省目前技術水平,親子鑒定父權認定概率可達99.9999%。
合法公民持身份證,交3600元費用就可鑒定
據顧博士講,前來要求做親子鑒定的,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從生活普通的工薪一族,到家境富有的生意人都有,甚至一些貧困農民也不惜花3600元鑒定費,非要知道孩子是不是親生。
據介紹,只要有合法身份證明就可做親子鑒定。如果是父親領著孩子來做鑒定,需攜帶父親本人身份證,孩子的戶口,兩人合影照片一張,還要復印戶口上帶有公章和孩子資料的兩頁,以此證明鑒定人的明確身份。做親子鑒定采血之前,申請鑒定人要填《親權鑒定協議書》,除了申請鑒定人和孩子的自然狀況,還要留有家長的簽名和孩子的指紋,以避免身份不符。
采1毫昇血樣一周出結果,比體檢采血還簡單
顧博士介紹說,親子鑒定主要是依靠對DNA的鑒定,必須采取留下遺傳DNA的生物樣本。樣本采取途徑很多,比如一根帶毛囊的頭發、口腔的脫落細胞、人吸煙剩下的煙頭等等,特別是隨著技術手段的提高,即使孩子未出世,也能通過采取母親體內胎兒的羊水作為鑒定樣本。不過,由於血液是人體取之不盡的,檢驗較方便,一般都采用血液作為鑒定樣本。親子鑒定的采血比體檢采血還簡單,采取鑒定人的耳血或者靜脈血都行,而且1毫昇就夠用。無論什麼時候采血,不管吃過什麼、數量多少都不影響鑒定結果。一般采血一周後就可出結果。
父權概率達99.73%以上,就可確認親子關系
專家將從被鑒定人身上采的1毫昇血,進行DNA提取和分離,然後把微量的DNA提取液拿到PCR擴增儀上擴增,使基因位點復制到足夠高的量進行下一步檢測。在熒光檢測室,記者看到了目前我省最先進的全自動遺傳分析儀。之前采取的樣品被注入到樣品盤裡,放入分析儀中,分析儀就會根據電影原理使熒光激發波長變成信號傳到計算機中,最後專家通過計算機中的特殊軟件把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變成每個個體的等位基因。
顧博士說,顯示器上波浪型的圖譜中,每個波浪的波峰都對應一個特定數字,如果孩子的基因波峰對應的數字是12,那麼在他父母的基因裡就會找到12這個波峰,最後通過對多個圖譜的綜合比較計算,父權概率達到99.73%以上就可確認親子關系。
被鑒定者30%非親生,鑒定結果不總是掃除疑雲
據顧博士講,雖然親子鑒定在認定撫養權、財產繼承權、身源、出國公證中都有重要作用。但是今年親子鑒定數量的猛增,主要是由於夫妻之間不信任、婚外情等導致。
哈市一男子結婚前就發現妻子和別的男人關系曖昧,婚後兩人有了孩子。有一天,他發現妻子仍然和男友保持聯系,便怎麼看孩子都不像是自己的。最終通過親子鑒定,證實孩子是他親生骨肉,該男子自責不已。
在今年我省150多例親子鑒定中,鑒定結果孩子為親生的佔70%,也就是說,有30%的孩子不是自己的。2004年3月,哈市一60多歲老人眼看孫子快過生日了,心裡矛盾重重。老人早就懷疑兒子不是親生的,看著孫子一天一天長大,心裡是又愛又迷茫。想到自己年紀也大了,將來涉及遺產繼承,老人下決心帶兒子去做親子鑒定,以解謎團。老人女兒陪父母和弟弟一起到鑒定中心,老人說反正女兒也跟來了,那就全家都做親子鑒定吧。一周後,老人拿到鑒定報告單,萬沒想到:不但兒子不是自己的,連女兒也不是自己的。
喜極而泣或沈默不語,內心震動都難很快平息
專家告訴記者,鑒定人拿到報告單後,即使結果為親生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有自責疑心的,有喜極而泣的,也有長嘆一口氣的……相反,多數鑒定結果是非親生的被鑒定人表現冷靜,甚至沈默,少有大吵大鬧的。
對此,顧博士解釋說,這些表現都很正常。一般來說,考慮到家庭的穩定、和睦,大多數人都是經過一番激烈思想斗爭,纔決定做親子鑒定。其中一大部分人自認為有充分理由懷疑孩子的來歷,實際上是盲目疑心。當得知結果為親生時,表現大多如釋重負,繼而為自己的猜疑而懊悔不已。
還有些人,早就懷疑孩子不是親生的,在做鑒定之前,就掌握一些可靠線索,之所以來鑒定,只是需要一個法律認可,以決定下一步打算,如離婚等。因此,當結果和預想情況一樣時,反應多是沈默不語。
是法律意識增強,還是道德底線降低
目前,由於親子鑒定技術手段的提高和完善,做親子鑒定不要求男女雙方均到場,男方帶孩子做鑒定的明顯增多,佔自然人做鑒定的50%以上。不少父親懷疑孩子不是自己的,偷偷帶孩子來做鑒定,並且叮囑孩子不要告訴媽媽。對此社會學家分析:在國外,親子鑒定這一手段只是用來做遺產繼承和司法鑒定,因懷疑孩子不是自己的而做親子鑒定的寥寥無幾。在我國,由於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影響,延續香火的家族觀念在人們思想中根深蒂固,許多人無法接受養了多年的孩子卻不是親生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越來越開放,婚外情和未婚媽媽數量增多,導致一些人不得已用親子鑒定手段判定孩子的身世。這說明人們法律意識在增強,同時也從側面表明一些人道德底線在降低。
即便對妻子失去信任,也應多考慮孩子的感受
黑龍江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尹靜老師認為,丈夫瞞著妻子帶著孩子去做親子鑒定,這首先意味丈夫失去了對妻子的最起碼信任。即使鑒定結果孩子是親生的,也難免給夫妻之間造成陰影,影響日後生活。再者,父親可能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但因周圍輿論對孩子心理有某種程度上的潛在傷害,不排除日後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她建議,如果一定要做親子鑒定,希望夫妻間能共同商量,多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能夠在一個溫馨的、受關愛的環境下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