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1月4日電 家住黑龍江雙城偏僻農村的老媼腳趾上長了個『雞眼』,因輕信屯裡大夫的『醫囑』,稀裡糊涂地糊上了『神藥』,結果腳趾嚴重潰爛,導致左足趾乾性壞死。有關業內人士認為,這個『雞眼』的治療過程,讓我們看到農村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已亮起了『紅燈』。
近日,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媼正在家裡務農,不想左腳食趾長了兩個『雞眼』,老媼心裡放不下農務活,又覺得這點小病算不得什麼,便圖方便到屯子的醫務所求治,大夫給她開了藥叮囑回去外敷。在用『藥』後的第二天一早,老媼發現腳趾已經發黑,潰爛不堪,幾天後腳趾變得像黑色的朽木一般,掰開壞死的腳趾,還有白膿不斷流出。於是老媼又來到了縣級醫院進行治療,半個月過去了病情不見好轉,這纔覺得事情不妙,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院。經檢查發現,老媼用藥部位第一、二、三足趾已嚴重壞死,足背外側也有大面積壞死癥狀。確診為左足趾乾性壞死,如果治療不及時,就會導致骨髓炎、敗血癥等,隨時會有生命危險,為了保全生命只有進行左前足截肢手術。
據哈醫大二院普外科專家鄒曉明教授不完全統計,在他的農村來的患者群中,有45%以上的患者是由於誤診誤治纔投奔到大醫院來的,其中有15%以上的患者失去了最好的治療機會,或者留下終生殘疾,嚴重者就失去了生命。
他介紹說,由於農民的收入低,患了病首選是最基層的村衛生所、縣衛生院等醫療機構,有些是患嚴重的疾病診斷不出來,有些是小病當成大病去醫治,有些是有病沒病亂給治。因此,他呼吁有關衛生部門要提高基層的醫療水平,同時加強對農民的科學醫療常識普及,這些對保證農民就醫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