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牡丹江11月5日電 眼下,正是牡丹江市各地農作物緊張收獲、集中上市的季節。在距離縣城100多公裡的林口縣刁翎鎮四合村,年近六旬的白銀山老漢這些日子既忙碌又興奮。自從被牡丹江市農委信息中心聘請為村級信息員之後,白銀山成了名副其實的『信息迷』。更讓白銀山和該村200多戶農民喜不自禁的是:自從政府為該村安裝了一臺無線電視高頻發射儀(俗稱『戶戶通』)之後,在方圓不足4平方公裡的四合村住宅區,借助無線電波,每家農民坐在坑頭上就能通過電視機隨時收看到市農委的致富信息。
如今正值農村秋收生產的收尾階段,這套『戶戶通』信息傳輸系統在幫助四合村老百姓發家致富方面幫了大忙:依靠信息網絡的提示,部分村民搶在國慶節前夕把大豆收割後及時外銷,當時每公斤銷售價格達到2.9元左右,比10月中旬林口縣大豆地產價格高出0.4元。雖說該村遠離縣城,但由於在 牡丹江市農業信息網上及時發布了紅小豆,飯豆的銷售信息,如今每天都有小商販開著三輪車進村上門收購,使今年種植紅小豆、飯豆的村民全部省去了外出推銷商品的麻煩,平均畝效益能夠達到500多元。
四合村農副產品銷售形勢看好的變化,是今年入秋以後,我市農村信息傳輸網絡建設初見成效的一個縮影。
據牡丹江市農委同志介紹,在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積極發展『戶戶通』工程的同時,當前我市已經形成以牡丹江農業信息網、『村村通』工程、農業技術信息110網為代表的三大涉農信息傳輸網絡。為了重點解決涉農信息傳輸在部分鄉、村存在『斷層』的問題,從9月份開始,我市職能部門面向廣大農民,公開舉辦了聘請村級信息員的活動,目前僅寧安市主動報名的村級信息員就達到500多人。從全市范圍看,到年底前村級信息員總數可望突破到年底前村級信息員總數可望突破2000人。通過電腦、電視、手機、電話等多種設備,市、縣、鄉、村四級信息網絡與我市農民『零距離接觸』所帶來的效益已經開始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