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水產品市場准入制度將建立 檢疫缺失現狀將終結
2004-11-12 10:15:4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1月12日電 近日,哈爾濱市市民因吃海鮮過敏而入院救治的情況時有發生。一時間,水產品的質量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於是,人們開始對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產生了顧慮,進而提出了一個疑問,在食品檢疫方面,蔬菜和豬肉等上市前都有檢疫,為什麼魚蝦蟹類等水產品在銷售前沒有檢疫呢?

    檢疫缺失,病魚入口

    記者在走訪哈爾濱市各大海鮮市場及超市時發現,魚蝦類水產品的銷量非常大,特別是在豬肉價格持續走高的現階段,人們更多的把視線轉向了水產品。但是,如今市場上銷售的魚蝦蟹等所有的海產品,均沒有任何被檢疫過的標志或痕跡。在道裡區透籠街一個水產品銷售市場,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正在選購水產品的顧客,這些顧客一致認為,現在豬肉出售時有檢疫部門把關,而魚蝦蟹等水產品,老百姓買時只能看是不是活的,是不是新鮮的,至於這些水產品機體內是不是含有人不宜食用的成分就不得而知了。

    據知情者透露,一些水產品養殖者為了多賺錢,給魚蝦蟹喂含有激素、添加劑的飼料,或者將得病的水產品殺死以低價賣出。由於不用檢疫,這些疾病纏身的水產品都『堂而皇之』地上了人們的餐桌。

    水發貨品,監督匱乏

    相對鮮活水產品來講,水發貨問題就顯得更多了。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個別水產品存在含有激素、重金屬等殘留物,以及微生物、甲醛等超標現象。此外,一些魚蝦蟹商販在銷售時放置保鮮劑,如果超標,也會對人體有害。對於這些問題,消費者在購買時單憑肉眼是無法窺出個中『貓膩』的。

    就水產品存在的諸多隱懮,哈爾濱市水產供銷公司的有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水產品的特性來看,主要是因為水產品人魚共患的疾病比畜產品人畜共患的疾病少得多,而且以往水產品多是自然生長的,患病的情況不多見,但隨著人工養殖的水產品增多,問題也就越來越多。盡管至今國家有關部門也沒有對水產品上市前實行檢測檢疫等把關制度,但有些地方對魚蝦蟹等海產品進行了一些應有的檢疫,因為這些水產品裡面可能含有寄生蟲和病菌,會給人帶來疾病。據了解,一些城市目前的做法是給水產品種苗檢疫,從源頭控制水產品的質量,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對市場上出售的水產品,監督的力度明顯匱乏。

    水產准入,制度當立

    8日,記者就水產品檢疫情況通過電話采訪了農業部有關部門,得知我國目前正在積極准備建立魚蝦類產品的市場准入制度,今後將像生豬屠宰的同步檢疫一樣,魚蝦蟹類產品上市銷售必須檢疫合格,否則禁止銷售。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以《食品衛生法》為核心的食品衛生法規、標准體系。去年,衛生部還發布了『食品安全行動計劃』,用以指導今後5年全國的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從2001年10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的首批無公害農產品73項行業標准中,有關水產品的標准就有23項,其中包括產品產地環境條件、生產技術規范、產品質量安全標准以及相應的檢測檢驗方法、標准等。這些無公害水產品標准規定了水產養殖用水標准和大宗海水、淡水養殖魚類、藻類、貝類及對蝦、中華鱉、鰻鱺、河蟹的養殖技術規范、產品質量安全標准。此外,還包括與水產品質量安全密切相關的漁用飼料安全限量、漁藥使用准則、水產品中漁藥殘留和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標准等。

    農業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檢疫與病害防治處負責人強調,長期以來,我國的魚蝦蟹等水產品除進出口外,在國內市場上銷售均不進行檢疫。水生動物不進行檢疫,極易引起疾病蔓延,損害消費者健康。目前國內一些地方已開始對魚蝦的生產過程進行檢疫,今後將像生豬屠宰的同步檢疫一樣,魚蝦蟹類產品上市銷售必須檢疫合格,否則不能銷售。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