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5日電 今秋十月,虎林農民迎來糧食大豐收,家家戶戶喜氣洋洋。虎頭鎮新興村農民管海更是喜出望外:通過信用社貸來的10萬元,他家種植綠色水稻600畝,可向國家交售水稻25萬公斤,僅此一項,20萬元揣進了腰包。在信用社資金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全村水田面積發展到近3000畝,人均收入由2000元提高到6000元。
針對虎林這個農業大市的實際,虎林農村信用聯社自1996年與農業銀行脫鉤以來,一改重商、重企、重大,輕農、輕畜、輕小的辦社思想,走出了一條紮根農村辦社,支持農業興社、強社之路。
以往,貸款條件苛刻是制約信用社發展的『瓶頸』。經過多年的探索,該社推行了以土地為中心的信貸管理體系,優化貸款條件,貸款自發放、管理到回收,每一個環節都圍繞土地來進行。每年,他們與市、鄉、村各級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門簽訂土地使用權抵押合同,在貸款發放的同時,信用社按農民耕種本村的承包田、責任田簽訂土地使用抵押協議書。逐村建立農戶家庭經濟檔案和農戶土地臺賬,以此作為發放貸款的依據,按各地區的土地畝數、實際生產費用、投入與產出比例,合理確定旱田與水田及各種經濟作物的畝投放標准。貸款到期後,若發生貸戶賴債或走死逃亡,信用社依據土地使用權抵押合同和抵押協議書,依法收回貸戶的土地使用權,重新發包,以租金抵償貸款本息。這一制度的全面推行,從根本上簡化了貸款手續,擴大了支持面,提高了貸款發放的合理和公平程度,鎖住了新增貸款的風險。
今年,虎林市播種面積達139.4萬畝,比上年增長22%%。農村信用聯社加大支農工作力度,投放農業貸款10182萬元,比上年增加了1172萬元。
魏傳良 記者 王志強 李飛 近年來,虎林市信用聯社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資金,全力支持以水稻、大豆精深加工,草炭、木業系列產品開發和畜牧綜合開發為龍頭的『五龍經濟』,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的生產效益。投放貸款80萬元,扶持虎林鎮同和村上大米加工企業。該村現已有10家大米加工企業,年外銷大米10萬噸。投放貸款200萬元,扶持宏林木業公司擴大生產規模。該企業現在年生產精制出口地板塊3大類9個品種、3.5萬立方米,產值達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