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16日電 近日,一些哈爾濱市民反映,《處方管理辦法》從9月1日開始執行後,很多醫生仍舊不按規定讓患者『知情』,開『密碼處方』或者在處方上『龍飛鳳舞』,使患者看不懂。
哈爾濱市民周先生說,他不久前到一家大醫院看病,做了幾個檢查後卻看不懂病歷上十分潦草的字跡。特別是醫生開的處方上面的藥名,其中一個字像『肝』,還有一個既像『克』字又像其它字,拿到藥後纔知道,這種藥名叫『左氧氟沙星膠囊』。醫生把『氧』字寫得像『克』字,『膠』字寫得像『肝』字。還有『利菌沙』寫的像是『所園沙』。記者在一些藥店了解到,由於醫院的藥品價格大多高於藥店,為防止患者『醫院開方,藥店拿藥』,一些醫生故意將處方用一串符號代替,制造只有內部人能看懂的『密碼處方』,迫使患者在醫院買藥。藥店人員說,有的大醫院給患者開的處方很不規范,藥店工作人員只能看明白上面的阿拉伯數字和個別的幾個字,醫生用的藥名全是各種波浪線和圓圈的組合。一些小醫院給患者開的處方根本看不懂。
據衛生部門人士介紹,2004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處方管理辦法》,要求醫生開處方必須使用規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稱書寫,不得自行編制藥品縮寫名稱或代號,藥品名稱、劑量、規格、用法、用量要准確規范,不得使用『遵醫囑』、『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除醫療用途的毒性藥品、精神藥品、麻醉藥品及戒毒藥品外,任何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不得限制就診人員持處方到其他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或藥品零售企業購藥。但哈爾濱市仍然有一些醫生故意開『密碼處方』,或字跡潦草。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