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糧區直補喜悅後的新課題
2004-11-19 14:00:3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9日電 深秋之際,記者到東北糧倉吉林、黑龍江農村采訪。隨處可見家家戶戶的場院裡堆滿了糧食,記者發現,忙碌的農民們在得到直補後卻怎麼也喜悅不起來。不少群眾乾部表示,今年糧食豐收了,人努力,天幫忙,中央『一號文件』帶來了實惠,但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

    今天出版的農民日報報道,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抵消了直補等政策帶來的好處。新一輪賣糧難可能再現。在黑龍江海林市、雙城市的農村,記者看到農戶場院的樓子裡、架子上到處都堆放著糧食。不少縣市的領導都擔心,很可能出現新賣糧難。究其原因,一是今年糧食價格較低。今年大豆價格每斤只有1.2元左右,比去年每斤低0.4元左右;玉米價格每斤也只有0.3—0.4元。二是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大勢所趨,非改不行。糧食收購部門取消了補貼,一些地方在觀念上、作風上還有許多不適應,出現了拒收,或者壓級壓價現象,帶來了農民壓倉、糧庫空倉、農民惜售等問題。今年糧食收購部門收糧的積極性遠不如往年,很可能出現前幾年谷賤傷農的現象。

    糧食越是豐收,耕地的利用率就越高,農業基礎設施則愈顯脆弱。在東北農村采訪,記者發現,許多地方的農業基礎設施遠不能適應現在農業發展的需要,甚至成了制約農業大發展的障礙。特別是水利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如涵洞、閘門、排澇站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由於多年來只用不管,遇到洪澇時根本就排不出去;一遇到乾旱,水庫根本調不出水,機打井也跟不上。根本達不到旱澇保收,農民要增收純粹還要靠天幫忙。

    另外,來自基層的農機和農技推廣部門還反映,對農業機械化和諸如對各種病蟲害防治等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有待更進一步加強。在東北,農民戶均佔有耕地都在10畝以上,適合發展農業機械化,通過農業機械化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實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而且還能推廣新的種植技術。但一臺902型拖拉機主機就得13.5萬元,農戶根本就買不起。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