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1月28日電 日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三岔口鎮在俄羅斯包地種的500多名農民嘗到了豐收的喜悅:開發俄羅斯耕地60公頃,實現勞務總收入1500萬元,人均收入1.2萬元。眼下,與俄方開展農業技術合作,正成為越來越多牡丹江農民的新選擇。
『八山半水分半田』,牡丹江人多地少,但擁有綏芬河和東寧兩個國家一類口岸。而俄羅斯遠東地區農產品匱乏,每年從中國進口果菜20多萬噸;另一方面大片的土地處於『沈睡』狀態。按照俄羅斯的有關法律,自今年起,其他國家的公民可以租賃俄羅斯土地,最長期限為49年。
牡丹江市抓住這一契機,加大了對俄開展農業勞務與技術合作。經過十幾年發展,目前,在俄濱海邊疆地區開展種植業的中國勞務點70%是牡丹江市農民經營的,生產的農產品基本滿足了俄羅斯遠東地區市場需求。東寧縣張晶霞今年租賃俄方土地12公頃,去掉所有費用,她今年可收入20多萬元。烏蘇裡斯克市遠東地區最大的農貿大市場是東寧吉信公司與俄方合資開辦的,牡丹江市在俄生產基地生產的農產品,大都在這裡貯存、批發、零售,年銷售果菜、糧食等農產品營業額逾10億元。目前,到俄羅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已近7000人,實現勞務總收入可超過2億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