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三大沙化帶已形成包圍之勢 哈爾濱土地荒漠化嚴重
2004-11-29 10:00: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報道 哈爾濱的生態環境一直受到各方關注。近年來,哈爾濱周邊在綠色增加的同時,仍舊摻雜著大量的灰色。這裡的灰色,指的是哈爾濱周邊土地的沙化和湖泊的乾涸現象。這些灰色地帶的出現和存在,成為哈爾濱生態環境的一個隱患。

    哈市周邊原本是一片蔥綠的農田和濕地。近年,哈市環保部門經過踏查發現,土地的荒漠化正逼近哈市。

    今春,北京、內蒙古沙塵暴天氣明顯減少,而哈爾濱的揚塵、揚沙天氣卻不降反昇。調查表明,經常刮進哈爾濱的沙,已不是舶來品,而是哈市的『地產貨』。哈爾濱正被總面積達9.4萬畝的三大沙化帶包圍。

    西南方向的沙化帶是雙城市金城至萬隆沿拉林河一線,已形成長20公裡、寬200至1000米流動沙帶,並沿松花江向東擴展,沙化地塊已接近哈爾濱市區界,距市中心不足40公裡。其中沙化最嚴重的韓甸鎮沙丘已逼近到村邊民房,甚至,有的地方的沙丘已經漫過村民家的窗臺。

    西北方向的沙化帶是道外區萬寶鎮至肇東五站、會居、西八裡鎮一線,萬寶鎮至呼蘭縣對青山、樂業一線,呼蘭河姜家崗至腰堡、永豐段西岸,大塊的鹽鹼草地、濕地被開墾後,在哈市境內形成荒漠化、沙化地塊達萬畝。

    東北方向的沙化帶則為緊鄰市區的道外區民主壩外和阿城市巨源鎮松花江行洪灘地、草原濕地,上個世紀被開發耕種,現已有3萬多畝土地沙化,嚴重沙化面積達1.5萬畝。其中,民主鄉一塊沙帶距哈市市區不足兩公裡。

    專家指出,三大沙化帶已對市區形成包圍之勢,其擴散速度將不斷加快。哈爾濱市區常年風向是西南風,冬、秋季多西北風,三處沙化地段恰在貫通風道之中,已成為哈爾濱沙塵的主要沙源。

    長嶺湖,也是哈爾濱人心中的痛。位於哈爾濱市西部郊區長嶺濕地,曾經有1米多高青草,還棲息著各種飛禽走獸,有野鴨、狐狸等。而現在,這些只是人們的美好記憶了。

    由於人們都看好這塊地方,有的在湖邊建起了度假村,有的開起了漁村等酒店,有的農民在濕地裡種起了莊稼和蔬菜。漸漸的,濕地被蠶食,湖水被弄髒,直至今日,偌大的湖泊逐漸乾涸。還有人居然把龜裂湖底變成了耕地。

    面對哈市周邊沙化,哈爾濱市有關部門實施了搶救性措施,對草原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呼蘭對青山、道外區民主壩外等區域,采取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改良、禁牧等有效恢復措施,加強『三化』治理;目前全市已完成草原恢復9.6萬畝,退耕還草7萬畝。

    據悉,哈市政府已經把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列入相關規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顯現治理的效果。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