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30日電 在黑龍江省,現有1000頭以上的高產奶牛園區28處,奶牛規模經營比已經達到了50%以上。同時,省內幾十家大乳品企業紛紛擴大生產能力和生產規模,全省日處理鮮奶能力已經達到11000萬噸,比2003年提高2000噸。奶業經濟在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的比重迅速增加,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發展最快、效益最好的產業之一,也成為富省、富縣、富民的重要產業,成為最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三大問題阻礙影響了黑龍江省奶業發展。
——由於飼料價格上漲,導致奶牛飼養成本大幅度增加、養牛效益直線下降。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豆餅、飼料玉米、飼草價格等的平均漲幅在35%左右。奶牛飼養成本由每頭4500元增加到5900元(不包括奶牛、牛捨折舊和人工費),增加成本1400元。同時,由於季節性價格調整,今年夏季奶價平均每公斤下調0.10元,使每頭產奶母牛的效益由4000元左右下降到2200元,平均減收1800元左右。
——受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和乳制品企業包裝、運輸成本增加的影響,乳制品市場走低,銷售量下降,部分乳品企業降低收奶價格,限制收奶數量。今年發生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導致了乳制品消費市場緊縮,銷售量下降。加之進入夏季後,學生放假、新鮮水果大量上市,又減少了乳制品市場需求。盡管各乳品企業采取買四贈一、買三贈一等促銷辦法,仍然沒能很好地解決乳品市場的疲軟問題。同時,乳品加工企業也由於包裝物、運輸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生產成本增加了20%左右,降低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由於部分企業限量收奶,加之個別收奶站點經營不規范和個別奶戶摻雜使假,使一些地區在鮮奶收購過程中出現了不協調問題,甚至出現個別奶戶倒奶現象。
——奶源大戰不斷。由於前幾年乳品企業發展快,原料奶供不應求,出現企業爭奪奶源、競相抬價,造成奶牛價格和鮮奶收購價格居高不下的現象。
某市是黑龍江省最大的奶業大縣。到2003年末,奶牛存欄達16.3萬頭,約佔全省奶牛存欄總量的13.8%;鮮奶產量為46.8萬噸,約佔全省的15.4%。1996年,前來投資的一乳品公司與該市原有乳品企業簽署了奶區協議,2002年後,又陸續有企業在該市建廠,與其毗鄰的3家大型乳品企業也紛紛新上生產線,使得企業加工能力與奶源供應的矛盾日漸突出,乳品企業開始爭奪奶源。現在一日加工能力已達1500噸的企業,實際加工量僅為700-800噸。另一乳品公司的日處理鮮奶能力為400噸,可日收奶量只有10噸,處於嚴重的『吃不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