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10年銷糧12萬噸 『販糧王』不做一錘子買賣
2004-12-01 08:40:3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日電 題:10年銷糧12萬噸 『販糧王』不做一錘子買賣

    曾幾何時,『大苞米』就是肇州人的名片。

    作為全國百個產糧大縣之一,大慶市肇州縣的耕地80%種苞米,每年種植面積都在100萬畝左右,總產50萬噸。每到賣糧時節,糧庫門前的車隊排出幾公裡遠,糧庫倉滿囤平,全是金燦燦的大苞米。

    然而,事易時遷,近年來,大苞米成了賠錢貨,每年都有幾十萬噸憋在農民手裡。到1992年,肇州的玉米價格竟跌到每公斤0.5元的低谷。肇州農民,由揚眉吐氣變成唉聲嘆氣。

    市場驚濤駭浪,方顯英雄本色。一批農民『販糧王』應運而生。陳玉蘭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位『糧王』,是肇州縣豐樂鎮一位土生土長的老太太。

    面對大苞米的賣難,腦筋活泛的農村老太陳玉蘭開始琢磨『出手』了。托親訪友,『八杆子打不著的都給充分利用了』,陳玉蘭開始到大連、湖南、四川、河南等地聯系用糧客戶。千辛萬苦,她終於與大連的一個用糧客戶達成了協議。這是陳老太太『稱王』的第一單。簽字畫押後,她籌措幾萬元,領著老伴、兩個兒子和兒媳婦,全家人一齊上陣,走屯串巷收購玉米。那一年,她家共收購玉米2千多噸,附近村屯農民家中剩餘的玉米經她手一轉,全都賣了出去。鄉親們一傳十、十傳百地說:『老陳太太可真能耐,愣把沒人要的大苞米變成花花綠綠的鈔票!』

    商海衝浪,陳玉蘭靠的是誠信。一次,陳玉蘭的一個親屬用四輪車從幾十裡地外把他家的玉米送來。在檢質時,陳玉蘭發現玉米質量不好,達不到收購標准,就對這位親屬說:『你這玉米質量差,咱不能收。』親屬不高興地說:『我這幾千斤糧食不算多,摻在大堆裡也看不出來,能有多大事,你就收下吧。』她苦口婆心地對親屬講,一錘子買賣咱不能做,這次你騙了人家,下次人家就不會再找你了。親屬只好耷拉腦袋把糧食拉了回去。

    時間一長,與陳玉蘭合作的客戶都知道她是個『講究』人,對她格外信任。客戶要糧,給她來個電話,說明數量、標准,人都不用來。如今,陳玉蘭已在山東、河南、湖北、浙江、江蘇等地有了十幾個固定大客戶,建立起了信息靈活、渠道穩定的銷售網絡。

    陳玉蘭在收購糧食中,一不克扣農民,二不壓質壓價。附近村屯的農民都願意把糧食賣給她,而她不管銷路好壞,也都盡力幫農民們想辦法,不僅要賣出去,還要賣上好價。陳玉蘭收購糧食是在家中設點收購,但對個別沒有車馬運輸工具的農民,只要求到她的頭上,她都用自家車免費把糧食運回來。有時手頭沒錢的農民急等著用錢,送來幾十斤糧食,她也收下。

    如今,陳玉蘭走上販糧之路已有10多年了。這期間,她幫助農民賣掉農副產品12萬噸,年均銷售1萬多噸,使附近村屯的農民不再擔心糧食會爛在家裡,而且還讓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

    在往鄉親們兜裡添錢的同時,陳玉蘭自家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昔日的二間上房變成了現在寬敞明亮的5間大磚房,她還購置了一臺專門拉貨的汽車,日子過得和縣城人沒啥區別。

    同陳玉蘭一樣,如今肇州縣有100多名農民經紀人從事玉米經銷。他們在農民和市場中間『穿針引線』,今年全縣銷出20萬噸玉米,為當地農民增收1000多萬元。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