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個人信息被『轉讓』市民屢遭騷擾
2004-12-01 14:20:5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2月1日電 通過渠道將市民在刊登廣告、買房登記、辦理會員卡填表時留下的電話號碼搜集到手,然後將這些市民做為企業拓展業務的對象。日前,這種行為讓不少市民煩不勝煩。

    哈爾濱市某企業負責人劉先生告訴記者,隨著自己公司業務量的擴大,他每天接到其他公司業務人員打給他的騷擾電話越來越多,讓他不勝其煩。這些騷擾電話的內容包括管理諮詢、參加展會、軟件推廣等,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到近十個。開始他也不知道對方是怎麼知道自己情況的,後來感覺到事態比較嚴重去調查時,纔發現一些人是通過他在報紙上打廣告時留下的電話號碼打過來的,還有一些是他在一些娛樂場所辦理會員卡時提供的。

    類似劉先生這樣的情況李女士也時常會遇到,她是多家大市場和健身俱樂部的會員,每一次登記時對方都要求她填寫工作單位、家庭地址、辦公電話和手機等,沒想到這些登記現在竟成了公開的資料。兩天前,她連續接到了哈爾濱市兩家大型賓館和酒店打來的電話『邀請』,希望她能加入到該酒店的VIP當中。

    有關業務人員是如何搜集到個人資料的呢?一位從事推銷的業務人員向記者說,他有多年的營銷經驗,他手頭搜集到的企業經理和白領職員的個人資料眾多,因為很多公司拓展業務都需要從這些人入手,所以掌握企業負責人的個人資料已經成為不少公司以及業務員孜孜以求的目標。當問及是如何弄到這些個人資料的,據他講,其實他們工作內容中的一條就是搜集信息,他們一般要到各種行業協會、俱樂部、各種團體處搜集花名冊,包括購房、買保險、辦理其他需要詳細填寫個人資料的單位,在那裡能夠找到被搜集對象的詳細資料。同時,業務員之間也互通有無,互相交換資料,使這些個人信息變成資源,所以一些企業負責人每天被『騷擾』並不奇怪。

    記者為此諮詢了律師,據介紹,把自己在經營活動中所掌握的有關個人信息披露給他人,給他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屬侵害隱私權的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的住址、電話、家庭情況等均屬於隱私的一部分。市民如果受騷擾過深,只要掌握了確實的證據,可以起訴索賠。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