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日電 『你說這事兒我該找誰說去?』李強茫然地問記者。李強是來自五常市的農民,他不久前被哈爾濱市某技能培訓班騙了。
今年8月,李強和幾個同鄉從五常來哈爾濱准備打工。經過幾個月的觀察,李強認為,推拿按摩應該很有市場。於是,李強在南崗區找到一家私人按摩培訓班,交了200元的培訓費後准備認真學習按摩技術。
但在交完費用後的一周時間裡,培訓班並未通知他來上課。無奈之下,李強找到培訓班的負責人,提出要上課的要求。誰知該負責人只是拿出一張手法圖解和一本按摩教材,然後簡單地做了幾次示范,就告之李強回家自己練習,有不明白的再來詢問。
『我當時表示想退學或能否再學得詳細點。』李強說,沒想到該負責人立刻變了臉,聲稱自己是正規培訓部門,有辦學許可證,學費交了就不能退,邊說邊把李強趕出了教室。
目前,隨著城市求職就業難度與日俱增,一些書法、珠算、外語、按摩、理發、裁縫等各種教育、技能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競相開了起來。但繁榮背後難免魚龍混雜,其中有不少培訓班根本就不能為求學者提供有效的培訓。李強的遭遇只是目前培訓混亂的一個縮影。
根據相關規定,文化教育培訓機構在辦學前要到教育部門領取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技能、職業培訓班在辦學前要到勞動和民政部門領取相應的辦學許可證。有了這兩個證就可直接辦學,不用再到工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
但教育部門面對這種非法培訓班叢生的狀況也無能為力。哈爾濱市教育局某工作人員說,文化教育培訓沒有領辦學許可證的都是非法辦學,不過由於他們目前不具備執法權,看著這些非法培訓班,教育部門也只能乾瞪眼。
該工作人員介紹,國家之所以有『領取辦學許可證後不用領營業執照』的規定,是因為過去的培訓基本都是非盈利性質的。而新出臺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盈利性質的辦學機構要領取營業執照。他認為,這一領域工商部門應該管理。
然而,工商部門的說法卻不完全一樣。哈爾濱市工商局注冊處的工作人員解釋,『領取辦學許可證後不用領營業執照』的規定一直在執行,在勞動和民政部門領到相關登記證的技能培訓機構也不用來工商局辦理其他手續。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單位工商部門不能去查。
『正是由於教育、勞動和工商部門的管理空白,非法培訓班纔會大量滋生。』哈爾濱市婦聯家政服務中心景平主任說,現在家政技能培訓班隨處可見,但真能具備培訓水平的地方並不多,而且學員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這些培訓機構可以不用到物價部門進行收費備案,不用去稅務局交稅,『這對正規的培訓機構形成了很大衝擊。』景平懮心忡忡地說。
李強現在在哈爾濱市某酒店打工,月工資600元。『我想那些非法培訓班早晚會有人管吧,到時候我會找家正規的按摩培訓班去學。』李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