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3日電 近期,『一位辛酸父親的來信』在黑龍江省內各大高校引發了熱議,它觸發了人們對大學生倫理觀念、感恩意識及家庭教育狀況的思索。以此為契機,東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組織所有班級舉辦主題班會,利用短劇、詩歌朗誦、歌曲、真情告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對如何對待父母之愛進行深刻的探討。
2004級俄語班的同學用短劇再現了『辛酸父親來信』的幕幕場景:父母在家含辛茹苦地勞作,而他們的兒子卻在為女朋友買花買衣服,大肆揮霍。最後『兒子』在讀完辛酸父親的來信後,面對輿論的譴責,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回到家中,跪在了父母面前……
同學們紛紛講述起自己與父母的故事,講述父母的關愛,講述離家後父母與子女之間長長的牽掛與思念。有人說,以前從未意識到父母的不易,也從未意識到自己曾經是多麼的不懂事。『什麼是「孝順」,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時刻牢記著父母的期待,牢記著自己對父母應承擔的義務,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一位同學這樣說。
同學們發出了『拿什麼報答你,我的父母?』的呼聲,一致表示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要在一點一滴中向父母謝恩,要讓父母看到自己已經長大,不再為自己掛念擔心。許多同學在活動後打電話給遠方辛勤勞作的父母,以表感激之情。
省內其他高校針對這一事件也在學生中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教育活動。哈爾濱商業大學學生處處長王永發談到,大學生中出現這種現象,並非偶然,這是現代家庭教育的疏漏,也是學校教育的缺失。該校學生工作督導室請了五位長期從事學生工作的資深教授,在學生中開展孝敬父母、消費觀、戀愛觀、苦樂觀、學習風氣等內容的系列講座,『給學生補上品德這一課』。
鏈接
前不久,南方某著名大學收到一位學生父親的來信。這位父親在信中講述,兒子上大學後,無視父母的操勞,也不顧家庭的重負,只有在要錢時纔給家裡寫信,給家裡寫信就是為了要錢。而索要的錢大多也都是為了追女友或其他社交類的消費。學校將這封充滿了一位辛酸父親心聲的來信(隱去了姓名)貼到了公示牌上,各地媒體也紛紛對此事進行了報道。一時間,在高校和社會中引起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