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東寧綏西村木耳大王帶富貧困村 人均收入1.1萬元
2004-12-05 17:00:1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5日電 『一家兩家發展不成產業,也不能形成市場;只有大家都乾了纔是產業,纔會有更好的市場。』在東寧縣綏陽鎮綏西村,『木耳大王』李宗仁正是憑著這樣的『致富經』,使一個貧困村變成了全省聞名的木耳專業村。2004年,全村僅袋栽木耳一項戶均收入4萬元,人均收入達1.1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省木耳第一村。

    李宗仁今年40歲,但『鼓搗』袋栽木耳可是個『老把式』。1994年,他到遼寧朝陽拜師學藝,參觀學習,回來之後摸索生產,當年擺栽了12000袋,可到秋後一算賬,不但沒賺到錢,反而賠了四五千塊。李宗仁琢磨來琢磨去,還是吃了技術不精的虧。於是,他又自費十多次到遼寧、吉林向專家和大戶求教,反復對比試驗,終於摸索出一套過硬的技術。1998年,李宗仁種植了2萬袋木耳,一下子掙了15000塊。

    看到李宗仁的產業發展起來了,村裡人也想學著乾,可誰都不好意思張口:過去人家投入那麼大,吃了不少苦;有的人還說過他的風涼話,人家還能教咱?

    看出了大家的心思,沒念過幾年書的李宗仁主動向大家發出信息:路是我闖的,也是為大家闖的,想學的無償包教保會。對於村裡的貧困戶,李宗仁不僅出技術,還出錢出物。1999年,他資助『家裡拉了不少飢荒』的村民王貴海發展袋栽木耳,從制菌到擺地栽培手把手地教。幾年過去了,王貴海不僅還清了外債,每年收入還超5萬元。像王貴海一樣,綏西村有20多戶貧困戶在李宗仁不遺餘力地幫助下,變成了木耳生產明白人和骨乾,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在2002年全村村委會改選中,李宗仁在800多張選票中,以近700票被推選為村委會主任。村民們說:『叫他領大家伙乾,沒錯!』

    當上了村官,李宗仁更感受到了一份沈甸甸的責任。在他的張羅下,綏西村成立了村食用菌協會,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服務,實行菌種、物資統一采購,對配料、滅菌、接種、田間管理等環節進行了大膽的技術革新,使每袋木耳的生產成本比其它地區平均低0.2-0.3元。2004年全村共節約生產費用近300萬元,實現了節本增效。

    隨著中央一號文件和『一免兩補』政策的出臺,李宗仁更是一門心思琢磨起讓農民增收的『道道』。他說:『我要讓木耳生金,讓耕地淌銀。』雖然袋栽木耳不佔耕地、不誤農時,但過去村民棄地、轉包現象較多。為此,李宗仁把宣傳工作做到家,向農民講解種糧上為國家糧食安全、下為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性,從而使全村的耕地今年全部得到利用。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增收1000多元。為了提高黑木耳的產量和質量,李宗仁還走家串戶擔當起了技術指導。今秋,綏西村黑木耳每公斤價格在40元左右,比附近種木耳的村屯高出三四元。農民們說:『這塊收入是李宗仁給「擠」出來的!』

    由於對東寧黑木耳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李宗仁先後被評為縣優秀人大代表、縣十大傑出青年,今年5月,又被評為牡丹江市特等勞動模范。

    進入12月份,北方大地開始冰封雪凍,剛剛獲得糧食和木耳雙豐收的綏西村農民沒有一個『貓冬』的,家家戶戶都是一番忙碌的景象:拉鋸末、支大鍋、裝木耳菌。展望好前景,李宗仁說:『我要把綏西村發展成全國黑木耳第一村!』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