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6日電 日前,記者從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獲悉,對挽救生命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血小板,哈爾濱市仍然依賴『有償提供』。市民無償捐獻的血小板不到臨床總量的1%,與臨床『全血』100%源自志願者無償捐獻相反。據了解,部分市民對捐獻血小板的認識不夠和不科學觀念是造成『兩極分化』現象的重要原因。
據市紅十字中心血站成分室主任鄭志紅介紹,截至11月份,今年哈爾濱市的血小板臨床需求量已達3700個治療單位,年底將超4000個。血小板主要用於癌癥患者『造血障礙』和外科手術大出血等急重病癥,有藥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天都有患者因此脫離了死神之手。目前,99%的血小板依賴近500名『固定獻血員』(多為農民工和城市下崗職工)有償提供,由於『固定獻血員』的范圍小及功利性,給用血安全帶來隱患,急需廣大的獻血志願者加入。
3日,記者在道裡區一獻血車上隨機對10位獻血市民采訪發現,八成人對血小板的醫用價值和如何捐獻不甚了解。市民劉某說:『捐獻血小板時血從一只胳膊出來經機器過濾又流回另一只胳膊,「二次血」對身體不好。』此外,一些人對到血站捐獻血小板路途遠、需要預約及用時長表示『不方便』。
專家說,血小板的捐獻在國外已有30多年、國內超過10年的臨床實踐,對人體健康沒有任何影響。無償獻血量超過4000毫昇、剛剛在全國無償獻血表彰大會上獲得銅獎的省商務學校教師路寧介紹,他從2003年開始捐獻血小板,『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和醫務人員聊天,2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第二天正常上班。』他認為,市民只要明白科學道理和保持良好心態,就不會對此產生不必要的擔心和恐懼。
據統計,近幾年哈爾濱市對血小板的臨床需求量不斷攀昇:2002年增幅140%,達到1400餘個治療單位,2003年增幅超70%,達到2700餘個治療單位,今年將超過4000餘個治療單位。專家呼吁,『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愛心隊伍亟待廣大的獻血志願者加入。
小知識
1、捐獻血小板與捐獻『全血』的區別
二者基本相同。捐獻血小板時,血液從一只手臂入針通過相聯接的經過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離機,分離出所需要的血小板,同時將其他血液成分通過另一只手臂入針還給獻血者。全過程約需一個半小時。
2、捐獻血小板的基本條件
一、捐過血且各項檢查結果正常;二、體重五十公斤以上,年齡18至55周歲;三、手臂上的血管較明顯,紮針順利;四、可抽出幾個小時到血站捐獻。
此外,血小板捐獻者上機前一天應有較充足的睡眠,前一餐勿食過分油膩的食物,勿飲酒,一周內沒有服用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