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2月6日電 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按照人口、經濟、社會等50多項綜合指標測評,哈爾濱名列百強城市的第10位,而以前哈爾濱市的綜合競爭力為33位。哈爾濱市委書記杜宇新認為,這不在於我們建了多少樓堂館所、豪華廣場,而是源於執政理念從『為民作主』到『讓民作主』的轉變,從而夯實我們的執政基礎。
『民心工程』乾不乾 群眾說了算
哈爾濱市委市政府今年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出發,建立了市、區(縣)兩級救助中心,至今已使所有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得到了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救助款物;救助上訪群眾13041人;辦理法律援助1319件。市委市政府籌建了『勞動力大市場』,使400名『4050』人員找到工作。
為使社會弱勢群體得到經常化的幫助,全市成立了206家『愛心超市』,已發動10萬人次和近400家企業向『愛心超市』捐贈物品幾十萬件,得到捐助的特困家庭達到5萬餘戶……這些工作都是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廣泛征詢群眾的意見纔去做的,是真正的『民心工程』。一些市政建設他們也做,但要通過媒體、電子信箱、市長熱線發布公告,將征詢來的意見匯總研究,然後再在媒體上發布,請市民投票,最後提請人代會通過。許多群眾在建議中說道外地區過江不方便,市委市政府已初步將道外過江橋作為明年的一項重點工程。
杜宇新(哈爾濱市委書記)點評:目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做工作往往只從政府的單項角度考慮,忽視了與群眾的雙向交流,造成工作錯位;有的實質是打著『為民作主』的旗號,乾的是飄飄忽忽的政績工程。建個廣場、把主乾道修得很漂亮,當然也是為百姓謀利,但更多的群眾可能希望政府把自家門前的泥路修一修,下崗職工想找個工作,所以『民心工程』乾不乾要讓群眾說了算,這樣,纔能把人民群眾所盼的事和政府想乾的事結合起來。
好事沒辦好 登報向群眾道歉
冬季供暖是北方的一件大事,以往由於供暖設備老化和傳統的燃煤手段,造成室內溫度得不到保證,並產生噪聲、粉塵等污染。哈爾濱市為解決老百姓這一『心病』,今年啟動了集中供熱工程,今年一期工程竣工後,居民家裡將改為每天24小時的恆溫供熱方式,室溫由過去的平均16攝氏度提高到18攝氏度,道裡、道外兩區100多萬居民將從中受益。
這對百姓來說本來是件大好事,但由於工程量大、施工工藝高、地下管網復雜和經驗不足、組織不當等客觀原因,造成工期推遲,給市容市貌、群眾出行及城市交通帶來影響,市民對此抱怨不斷。杜宇新在視察完工程現場後,在第二天的《哈爾濱日報》上刊出市委書記的一段話:供熱工程拖延,我們可以講出若乾理由,但老百姓有怨言,我們要向公眾作出解釋,致以歉意,以求諒解。
政府的這一做法得到群眾的贊許。一位曾反映該問題的市民說,頭一次看見政府向公眾道歉,而且在報紙上公開登了出來,心裡的氣消了一大半。現在工程建設比過去規范多了,這畢竟是造福市民的好事,我們當然支持。杜宇新點評:一次我坐出租車,司機說最不願去供熱工程施工的地區,磚頭、泥土就堆在路中央,施工隊勤快點把土推開就能行車,可沒人願意乾。這說明我們雖然乾的是好事,但確實有問題,所以說,即使從長遠和全局上看是好事,如果沒有辦好,或者辦的不夠好,群眾同樣不會滿意。政府錯了就要道歉,人民群眾往往是從黨委和政府所辦的具體事情上,來感受我們執政能力的高低。
與媒體互動 建立批評報道督辦機制
哈爾濱在進行太陽島風景區綜合整治時,松北區一段通往市區的主要道路被封閉,公交車也被取消,居民出行受到很大影響,中央和省市媒體進行了批評報道。哈爾濱市委市政府迅速拿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臨時調了一路公交車進入該地區,對危險路段設置了交通安全標志.同時,確立了與當地工企單位、社區居委會和群眾代表的信息反饋渠道,及時聽取群眾的意見,從而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在與媒體的互動配合下,市委市政府穩妥高效地解決了一大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並以此為契機制定了充分發揮媒體監督作用的機制。
市委督查室實行專人閱報制度,及時發現反饋涉及本市的批評報道,在此基礎上建立與新聞媒體互動的制度,實行上下聯動進行督查落實,通過工作研討、以案作訓、反饋通報等方式,調動各部門主動介入查辦工作的積極性。同時,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實地對媒體報道、有關部門已落實的問題進行回訪和暗訪。今年1至9月,市委督查室共查閱國家、省、市媒體涉及本市的批評報道所反映的問題242件,現已全部辦結。
杜宇新評點:我們過去有一種觀念,總認為媒體的批評報道是給城市抹黑、給領導『添堵』,對一些批評報道總是捂著蓋著躲著,甚至埋怨媒體。實際上批評報道往往能把個人、分散的信息變成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引起黨政部門的注意,所以,新聞媒體是政府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的好幫手和監督員。實現執政為民的根本途徑是要發揚民主,在當前工作中就是要變『為民作主』為『讓民作主』,不搞『一廂情願』,否則,人民群眾內心裡不擁護,黨的執政基礎就不會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