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8日電 已舉辦了16屆的雪博會,今年被一家私營企業———哈爾濱恆若威藝術工程有限公司買斷了經營權。在本屆冰雪節大幕即將開啟之際,這一『賣』雪事件在哈市冰雪旅游市場引發了不小的震蕩。
變革:政府部門找准定位
此前,除第16屆雪博會曾吸納部分社會資金外,歷屆雪博會均是政府投入、政府經營、政府管理,運作起來總是十分艱難。有關人士認為,此次雪博會整體進行市場化運作,使得政府和企業都在冰雪經營活動中找准了自身定位。
為避免企業運作中過於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通病,本屆雪博會政府和企業發揮了各自優勢:由松北區委、區政府組織,太陽島風景區管理局實施,嚴格控制雪博會的規劃、施工質量和服務管理;恆若威公司則發揮營銷和施工方面的優勢,積極運作拍賣雪博會冠名權、廣告權和商服招商等。
目前,恆若威的招商情況非常樂觀,僅太陽湖上的冰雪游樂項目就賣了55萬元。近日,雪博會冠名權、廣告權和商服網點經營權的拍賣也將開始。
浪潮:市場化的必然選擇
辦了16屆的雪博會為何能順利走入市場?今年,太陽島風景區在我市事業單位改革中順利實現了管理體制上的政企分開,將經營管理權全部交付太陽島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在這種全新的體制背景下,雪博會市場化已成為必然。
此次雪博會的市場化運作,借鑒了太陽島二期改造後諸多項目市場化的經驗。通過將景區經營服務項目的經營權面向社會公開拍賣等方式,實現景區資源的變現和昇值。年初太陽島風景區拍賣的旅游觀光車、卡丁賽車、游船等5個項目,拍賣金額569.5萬元,高出拍賣底價144.5萬元;通過將部分重要景點的物業管理權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物業管理權賣給了昆侖商城物業管理公司,管護成本節約30%左右;此外,按BOT等方式,太陽島融資3000萬元建設了俄羅斯風情小鎮。
這一系列舉動的最終目的,是讓轉制後的風景區能適應市場需要,能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雪博會無疑不能與這些變革分割開來。
衝擊:品牌含金量提昇
雪博會經營權出讓之後究竟能得到什麼回報?有關人士做了回答。
首先,政府賺了。雪項目經營權出讓後,數百萬元賣雪資金立即回籠,又立即反哺到雪博會營銷之中。風景區在央視4頻道、中國旅游衛視投入50萬元播出大型『雪博會形象宣傳片』。在『西南四省市大篷車游』、香港黑龍江宣傳活動周、2004國際旅游交易會上,發放太陽島和雪博會圖集及VCD光盤近1萬冊。此外,今年在哈市火車站、飛機場的出站口,都立有雪博會的廣告牌。
其次,名氣大了。『賣雪』使太陽島在我市創造了一個『太陽島效應』,它帶動我市的雪項目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我市旅游產業中的『棟梁之材』。通過促銷,只知道冰美而不知道哈爾濱的雪還如此神奇的香港人、上海人,都知道了冬天要到哈爾濱來看雪,上海衛視還將來哈拍一個雪博會的專題片。
步入良性循環的雪博會,在全國、全世界『滾』上了『大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