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工人文化宮維修工程在哈爾濱市引起爭論
2004-12-08 16:40: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8日電 雄渾的半圓形水泥柱、穹隆式圓圓的樓頂,彌漫著西洋古典風情的雕刻,歐式建築風格使哈爾濱工人文化宮聞名國內。這座米黃色的巴洛克式建築,矗立在哈爾濱近半個世紀,風雨中見證著城市的歷史變遷。在哈爾濱人眼中,工人文化宮的建築理念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沈淀在他們的心中,因此也當之無愧地被列選為哈爾濱市的"保護建築"

    然而,今年9月初啟動的一項工人文化宮維修工程,卻在哈爾濱市引起了一場不小的爭論,施工方和專家、市民圍繞"修舊如舊"展開討論:如何維修,纔能保持建築的傳統風格和特色、纔能讓這些建築的風采不致於在現代工匠手中消失殆盡。

    保護建築期待重展古典雄風

    工人文化宮建於20世紀50年代,作為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之一,這裡曾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公共文化娛樂場所。日本松山芭蕾舞團、德國柏林警察樂團、前蘇聯韃靼歌舞團等世界知名的文藝團體也曾親臨文化宮劇場演出。文化宮舉辦的工人政治學校、工人業餘文藝學校、工人業餘外語學校、科學技術集訓班等,在五六十年代紅紅火火名噪一時,每天的16時到20時,工人文化宮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但如今的工人文化宮卻完全成了另外一番模樣:劇場正門上方的巨型浮雕蕩然無存,一根根柱飾上的雕花失去了棱角,外側牆體與地面出現明顯縫隙。走進正門,依稀可見一些房間門旁掛過的牌匾痕跡。整幢建築的內部牆皮大面積脫落,門窗老化變形。四樓天棚已經漏雨,裸露的磚瓦會讓人錯以為是一棟未完工的爛尾樓。建築上方尚存的"工人文化宮"五個大字,似乎在悲切地訴說它曾經的激情歲月。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哈爾濱工人文化宮主任趙廣興分析說,一是文化宮年代久遠,整修次數不多,維護沒有跟上去;二是近年來,文化宮走"以商養文"道路,將不少房子租出去,最多時有17家單位在裡面辦公,酒店、銀行、保險公司等等,這些單位有的只住不維修,有的即使修理,也是根據自己的情況亂改布局,對建築造成了一定損害。

    "基與此,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文化宮領導班子決定對建築進行維修,並事前向市城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處做了匯報,然後請省裡有關部門組織了施工單位的招標。"

    "修舊如舊"引來多方爭議

    因為涉及到保護建築的維修,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處格外重視。一位負責人說:"保護建築的維修歷來是個難題,主要差在錢上。政府投入有限,保護建築的使用單位大多不願意投資,我們見文化宮和上級主管部門捨得投入,有維修的熱情,覺得這是好事,應該大力支持。6月份,我們組織了專家論證會,確定了多個維修重點,並強調維修的原則有兩條:一是'修舊如舊',必須保證保護建築的歷史風貌和建築結構不被破壞;二是維修後的工人文化宮應該恢復公共文化場所的職能。"

    這位負責人說,"我們將專家論證的會議紀要、維修要點送交文化宮,並要求他們按照管理審批程序,將具體維修方案報批後纔可以施工。"

    就在規劃局等待文化宮上報維修方案期間,施工隊卻早已進駐並開始施工,從一樓到四樓、從前廳到地下、從劇場到休息室,大規模的施工引起了周圍群眾的疑慮:進屋的二層門扒了、門窗換了、浮雕卸了……現代的瓷磚.大理石一車車拉來了:這是在"修舊如舊"嗎?一位叫張先來的老工人說:"我家就在文化宮後面住,聽說文化宮正在維修,沒事過來看看,一看嚇一跳,怎麼連浮雕都拆了,那可是歐式建築的代表呀!"

    聞訊的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處負責人對此也十分不解:在沒有任何審批的情況下,文化宮怎麼能擅自動工?為防止建築遭到破壞,名城保護處負責人立即對文化宮的維修進行了現場勘察,發現群眾議論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文化宮進門的二層牆和門扒掉是否科學;二是原來所有的木制窗換成了塑鋼窗是否改變了建築風格;三是浮雕是否該拆掉。

    文化宮建築的設計者、知名建築學者李光耀的態度是:"不保持文化宮的雄偉、莊重、親切的建築風格,就不是真正的'修舊如舊',甚至是在破壞這座建築。"

    如何"如舊":專家與施工方的觀點碰撞

    在輿論的壓力下,哈爾濱市工人文化宮不得不再次找到市城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處,就相關維修情況做出說明。趙廣興主任也有自己的苦衷:"我們這屆班子剛剛到任,所有的論證規劃和審批等都是前任來做的,我們以為有了專家論證的會議紀要就可以開始維修了,確實不知道還應該再走什麼程序。作為文化宮的管理者,我們哪能不希望'修舊如舊'呢,很多市民不了解具體維修細節,因此產生了不少誤會,我們也理解。"

    11月9日,文化宮負責人、施工單位代表和規劃局負責同志來到李光耀家,征求這位最初設計者的意見。已經85歲高齡的李光耀對文化宮的建築格局、材料、色調等仍然記憶清晰。對爭論的三個焦點問題,他堅持要到現場看看後再做結論。

    兩天後,當工人文化宮的維修接近尾聲時,規劃局組織的包括李光耀在內的專家組來到現場"會診"。經過實際查看後,專家在現場召開了一次論證會。盡管在本次會議紀要中,專家們認為此次維修"效果是很好的、成功的",但他們還是不留情面地指出了工人文化宮在"修舊如舊"過程中存在的四個問題:一,原建築在進門時設計的二層牆、門都是出於劇場保暖需要。如今扒掉了,雖然更為寬敞明亮,但已經對原建築的保暖系統做了破壞;二,因為扒二層牆使裡面的方形柱完全裸露出來,與原來室內的圓形柱對比明顯,極不協調的格局損害了歐式建築的風貌;三,劇場頂棚的部分照明系統不該取消、整體色彩尚未還原;四,部分細節的施工過於粗糙。

    在意見交流會上,名城保護處負責人再次強調文化宮的維修是違反審批程序的。他說:"維修既然是好事,就要辦好,希望文化宮盡快履行程序。"

    按照辯證和發展的觀點,對文化宮在維修中的一些做法:如在窗戶的改造上,不改變原來的結構和形狀,塑鋼窗采用仿木顏色,舞臺設計成伸縮式,將拆掉的浮雕還原成本來面目後重新懸掛等做法,專家們給予了肯定。

    作為文化宮的主管部門,哈爾濱市總工會一位負責人表示,對於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一定采取補救措施,盡快落實,以使"修舊如舊"達到最佳效果。

    "修舊如舊"需要解決的難題

    保護建築維修如何做到『修舊如舊』?建築、歷史方面專家認為,必須從依法維修、建立專家監理等方面創新制度管理,纔能使保護建築保持原有的歷史風貌。他們分析認為,"修舊如舊"的真正落實需要通過以下途徑:

    --相關法規代替"長官意志"。各地為保護歷史建築,制定了不少地方性法規。但實際操作起來,地方部門或者出資企業負責人的"長官意志"卻往往使這些法規成為一紙空文。以哈爾濱為例,在《哈爾濱市保護建築和保護街區條例》中,明確規定對保護建築的維護應該固定投入、保護建築和保護街區的管理,應當堅持保護和利用相結合、利用服從保護等原則,但實際上,很多建築的保護和維修:撥多少款、如何維修、保護和使用哪個優先考慮等,還是由部門或企業領導決定。

    建於1904年的哈爾濱秋林公司,是哈爾濱早期商業建築的典范。雖經多次改造,但該建築仍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被市政府列為二類保護建築。但商家未經審批,擅自對秋林公司進行改造:建築立面處理混亂,檐口比例不恰當,紅色遮陽罩與整個建築風格不協調等,被市城市規劃局責令停工。據此,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處負責人認為,增強法律意識、依法維修是保證"修舊如舊"的重要前提。

    --專家監理代替"無知無畏"。今年11月11日,哈爾濱道裡區一猶太教堂保護建築發生火災,究其原因是因為在此工作的民工不懂材質,用明火烤鐵皮引發火災。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劉大平認為,"修舊如舊"需要專家的全程跟蹤監理和專業古建築施工隊的作業。他說:"我參加不少古建築的保護論證會,每一次我都很認真發表意見、提供參考資料,但很多時候是專家論證完就拉倒,施工隊一乾就走樣。目前大部分施工單位都沒有古建築的施工資質,反正'無知無畏'什麼都敢扒,豈不知一些建築你扒掉了就很難恢復了。"

    劉大平認為,需要建立一種保護建築維修的"專家全程監理"制度,建築歷史、材料、工藝等方面的專家不僅負責事前論證,事中指導,還要負責完工驗收。只有這樣纔能保證施工不走樣。當然,專家的意見也可能片面,但可以找多位專家共同討論,最後按照共識施行。

    --機動創新代替生搬硬套。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李光耀認為,"修舊如舊"需要靈活創新,像哈爾濱工人文化宮這類歐式建築,最講究比例適當、韻律和諧、建築符號對稱,這些是"舊"的根本所在,無論怎樣更新維修,不能改變這些關系。在不影響這些"舊"的前提下,一些細節可以創新處理。

    劉大平教授還認為,有的古建築柱體全部腐蝕了、屋地塌陷了,就需要用現代仿古材料替換,但一定要"新"、"舊"區分,讓人們一眼睛能辨別出來哪裡是新維修過的。中國古建築大多為木結構,連故宮那些大殿的大頂子都是壓在木質柱體上的。木結構修期短,怕蟲吃,怕水滲,所以,修繕古建築,在尊重原來風貌的前提下,該換的就得換,否則,很快就又壞了。在一些保護建築的修繕問題上,就材料換不換,怎麼換,專家中爭論非常多,有時候爭吵得面紅耳赤。但最後大家都能夠心平氣和地商討出對策,畢竟專家是研究這些建築的,他們的意見更權威。

    部分專家還認為,保護建築尊崇的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原狀,不是舊,是金碧輝煌,不是破破爛爛。"修舊如舊"的舊,容易產生歧義。比如歷代帝王廟修復工程,尊崇"修舊如舊",不是把破敗不堪的東西也如"舊"地保存下來,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

    一直從事哈爾濱地方歷史研究的曲春生說,"修舊如舊"其實體現的是對建築文明的保存思路,歸根到底需要地方領導重視、財政支持和專家的矯正。文化宮維修風波啟示人們: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不是僅指一座建築"修舊如舊"就可以了,那是一種更廣泛的概念。也是一種出於精神財富保護的人文關懷。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