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2月9日電 原本一文不值的稻殼今秋以來在黑龍江省虎林市搖身一變,身價倍增,賣到了每噸180元。
據《黑龍江日報》報道,虎林市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達250萬畝,年加工能力150萬噸,可生產稻殼27萬噸。多年來,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利用途徑,稻殼廢棄無用,還嚴重污染了環境。
今年虎林市一糧庫通過取暖鍋爐改造,引進稻殼發電設備,成功實現了用稻殼取暖、發電、烘乾糧食,年可消耗稻殼兩萬噸。據了解,該糧庫采用稻殼發電每年可節省外運稻殼費用20萬元、電費80萬元,利用燃氣烘乾可節省煤30萬元。
在虎林市第三糧庫的黑龍江中惠精制油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一車車廢稻殼經過精密加工,變成了一桶桶科技含量極高的米糠油,銷往各大城市。
由虎林當地投資者與沈陽山地機械制造廠投資興建的興海稻殼碳棒廠這幾天收稻殼、銷碳棒,忙得不亦樂乎。該廠利用稻殼生產碳棒,每天可消耗稻殼25到30噸,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今年煤價上漲,虎林市許多農民淘汰了煤爐,改燒稻殼。不惜掏出600元改燒稻殼爐的新樂鄉農民王亞東介紹,燒稻殼一年能省5噸煤,1000多元錢。一個鍋爐供熱面積500平方米,冒出的煙是無色的,環保不說,燒剩的灰還能撒到地裡當肥料,小小稻殼真是『金豆子』。
責任編輯:隋洪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