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龍江人拿回中蘇國境鐵路史料 可能是國內僅有的一份
2004-12-09 14:40:15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2月9日電 6日,伊春市吳先生帶著他收藏的『中蘇國境鐵路』史料來到《生活報》編輯部,該史料不但有當時負責此項工作的兩國代表的親筆簽名,而且還記載了有關中國長春鐵路的修建情況。據了解,該史料可能是國內僅有的一份。

    今年9月,吳先生在山東省濟南市的一個舊書攤,發現了一本名為『第一屆中蘇國境鐵路聯合委員會會議記錄』的史料,出於興趣,他用120元錢將其買下來。記者看到,該史料用泛黃的牛皮紙包裝,封面上寫有『第一屆中蘇國境鐵路聯合委員會會議記錄』的繁體字字樣。史料內還標注了會議的地點分別為滿洲裡、綏芬河及哈爾濱,開會日期從1951年12月26日至1952年1月26日,從扉頁上看,這份史料分為副本和附件兩份,其中副本分為漢語版本和俄語版本各一式兩份,漢語版本的字均為繁體字,而且為豎排版。

    該史料記載了這個會議各個環節的流程,以及所討論的鐵路如何建設、運輸的貨物如何對接、發生矛盾應如何解決等問題。從記錄上的簽字來看,中蘇代表各有7人,中方的首席代表為糜鏞,蘇方首席代表為烏沙科夫。

    哈爾濱鐵路局檔案史志中心張鳳有表示,該史料上有相關負責人的親筆簽名,並且有校對過的痕跡,由此可以初步認定該史料是原件。張鳳有同時表示,哈爾濱鐵路局建檔的時間是在1962年,而在此之前的檔案尚為空白。這份史料記載了中國長春鐵路的修建情況:自哈爾濱起,西至滿洲裡,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由中蘇共管。從這份史料中不難看出當時的政治背景和歷史痕跡,這對研究中俄(蘇)關系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正因為這本副本記載的內容更為翔實,有兩國人員的親筆簽名,且中國只有一本,所以其史料價值比正本還要高.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