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3日電 從今年年初開始實施的《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已經近一年了。然而,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一些超市暗訪時發現,雖然大部分超市對散裝食品加上蓋子、塑料膜等防護措施,但散裝食品的二次污染問題仍存在。而且小包裝散裝食品同樣存在無產地、無生產日期等問題。
記者在哈爾濱市道裡區、南崗區幾家大型超市走訪時看到,幾乎所有的散裝食品都被裝入了帶有蓋子的容器中,但很多消費者選購時往往把蓋子打開後就不再蓋上,而且盛裝食品的勺子連柄帶勺都放在了食品上。
在位於南崗區的沃爾瑪超市,花生豆、薯片、蜜餞等散裝食品的蓋子統統都是敞開的,盡管在散裝食品的上方都標有『禁止品嘗、禁止觸摸』的字樣,但仍有很多消費者隨手抓起品嘗,也無工作人員上前制止。
記者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為了防止散裝食品的二次污染,而去選購小包裝的散裝食品,認為小包裝食品衛生有保障,而且還有生產日期。但最近不斷有消費者投訴,有些新買的小包裝散裝食品吃起來並不新鮮,有的甚至有怪味。哈爾濱市消費者李女士向本報反映,她在哈爾濱市一超市購買的散裝花生豆剛剛到生產日期,有的吃起來就有些潮濕發霉的味道。
記者在一些超市走訪時發現,小包裝散裝食品上大都只標有包裝日期,而不是生產日期。據業內人士透露,那些小包裝的散裝食品一般也沒有生產日期,很多消費者誤把包裝日期當成生產日期,其實那些打好包裝的散裝食品往往裡面摻雜了過期食品,因此吃起來個別食品會有變質的怪味。
據黑龍江省消協有關人士介紹,商家的這些做法都違反了今年新出臺的《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按照規定,散裝食品由專人負責銷售,並為消費者提供分揀及包裝服務。銷售人員必須持有有效健康證明,操作時須戴口罩、手套和帽子。銷售的食品必須有防塵材料遮蓋,設置隔離設施以確保食品不能被消費者直接觸及,並具有禁止消費者觸摸的標志。經營者必須提供給消費者符合衛生要求的小包裝,供消費者直接品嘗的散裝食品應與銷售食品明顯區分,並標明可品嘗的字樣。禁止將不同生產日期的食品混裝銷售。超過保質期限的散裝食品,不得重新加工銷售,應由經營者或制售者負責銷毀並保存相關記錄。如果有商家違反以上規定,消費者可向工商部門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