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4日電 近日,有家長向記者反映,現在一些公共場所傳播粗話、髒話和暴力語言,嚴重影響孩子的語言習慣。
周女士反映:不久前,她所住的居民樓棟門口上張貼出這樣的『暴力標語』:『你是不是不想活了?』原來從11月份起,該樓一層的三戶居民家電閘經常被人斷開,最頻繁時一天發生六次,住戶對此很頭疼。為了制止這種不道德行為,居民集體想出了這個辦法。這些居民說,對於這種違反社會治安的行為,貼『暴力標語』可以在不違法的前提下,給小偷以震懾,以制止不道德的行為。沒想到這種『非常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戶居民家再沒被拉過電閘。周女士說,她的孩子現在讀小學一年級,聽人們經常議論此事後,很快就學會了這句標語,經常將這句話用在小朋友身上。周女士還發現,在家裡,孩子常冒出一些諸如『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之類莫名其妙的語言。周女士說,她在接孩子放學時發現,一些沈迷於網絡游戲的高年級孩子經常會有『今天你「殺」了幾人?昇了幾級?』之類的對話,很多家長對此表示擔懮。
記者發現,在哈爾濱市一些音像店裡,一些經典兒童動畫片被改編成東北方言版,其中充斥著大量的粗話、髒話,甚至暴力語言。如在改編後的《貓和老鼠》的對白中,片中的主人公被改名為『二尕子』和『小不點』。主人公之間有這樣的對白:『小樣,我整死你,我把你捏成疙瘩湯』,『看老子不打扁你』,『誰不服就削他』……這些語言通俗易懂,孩子看過後,都能脫口而出,繼而轉變成校園中孩子們的流行語。
專家認為,這種不文明語言在校園裡的流行,不僅會污染孩子的語言,同時也會侵蝕孩子的心靈。同時,具有暴力情節的游戲、電視、電影會造成提示的效果,長期接觸暴力游戲的孩子,一旦遇到合乎暴力使用的情境時,他們會優先以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方式,將虛擬轉化為現實引發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