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發展經濟不能犧牲生態環境 省人大常委呼吁為生態省建設立法
2004-12-16 08:00:17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6日電 14日,黑龍江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進行分組審議,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黑龍江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的決定》實施情況的報告,成為常委會組成人員關注的熱點。大家一致呼吁:立法保護生態省建設,堅決杜絕邊建設邊破壞行為,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

    成就鼓舞人

    一組組數字展示了黑龍江省近年來生態省建設取得的成就。全省年平均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1.5%,使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工業煙塵、廢水排放達標率和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93%、93%和72.14%;全省天然林保護工程共注入資金76.7億元,退耕還林完成633萬畝,退耕還濕完成4.8萬畝,完成人工造林1251萬畝,森林撫育691萬畝,封山育林710萬畝,人工促進天然更新35.5萬畝;以松嫩『三化』草原治理和退耕還草為中心,采取多種改良建設措施,治理『三化』草原39萬公頃,退耕還草30.3萬公頃。

   全省綠色食品播種面積達到1810萬畝.綠色食品總產量達710萬噸,產值190億元。

    問題很突出

    今年5月至10月,省人大執法檢查團在對生態省建設進行的深入調研和檢查中發現,資源開發中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遏制,乾預環保部門執法、企業逃避環境責任等違反環保法規的問題還大量存在。環保基礎能力建設明顯落後,與相鄰省份差距越來越大。重要環境指標的全省環保投入佔GDP比例、污水和垃圾處理能力同遼寧省相比,我省僅為1.48%、14%、26%,而遼寧省為2.4%、39.2%、45%。

    許多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對一些地方發生的邊建設邊破壞,破壞速度比建設速度快,個別地市在招商引資中出現的招進來就行,乾起來就好,忽視環境保護,更有甚者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哈市馬家溝河治理工程乾了七八年了,原規劃河兩岸建30米寬的綠化帶,而現在綠化帶越建越窄,一些河段污水不見了,卻到處是垃圾。投巨資建設的文昌污水處理廠至今沒有投入使用,垃圾處理能力、空氣污染治理等都跟不上城市發展的腳步。

    管理體制不順暢成為生態省建設的絆腳石,地市間、部門間扯皮問題仍很嚴重,此問題在我省紮龍自然保護區表現最為突出。

    生態省建設資金匱乏,至今我省還沒有設立專項資金。而目前試點省份中的吉林、浙江、安徽、山東等省都已經很好地解決了省級專項資金。吉林省財政從2000年起,每年拿出4000萬元作為生態省建設專項資金,通過項目投入的方式拉動了大量建設資金,使多項生態省優先建設項目得到實施。

    實施要得力
 
    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加強我省生態省建設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動員一切力量投入生態省建設,不能喊口號,要把生態省建設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部門工作和領導於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千方百計設立專項資金,我省雖然不能像吉林、浙江、安徽、山東等省一下子拿出4000萬元,但我們拿1000萬元行不行。要進一步理順資金投入渠道,讓資金跟著項目走,爭取一年抓幾個大項目,中心城市主要抓好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和治理空氣污染。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發展清潔生產、綠色食品、生態旅游為主體的生態經濟產業,堅持破壞生態環境的項目再好也不上的原則。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結合老工業基地改造,利用循環經濟的原理,建設一批產業鏈相互銜接,資源利用高效、污染小或無污染的新型產業和生態工業園區,實現我省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盡快為生態省建設立法,保證依法開發建設和利用資源。

責任編輯:岳同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