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伊春12月17日電 嘉蔭縣朝陽鎮尚志村孿生姐妹吳曉紅、吳曉梅捐腎救父的事,在《林城晚報》和嘉蔭縣電視臺發出後,社會各界反響強烈,人們被孿生姐妹捐腎救父之舉所感動和震撼,紛紛伸出手來,獻上自己的一顆愛心。截至目前,嘉蔭縣紅十字會已收到社會各界捐款近20000元。
連日來,吳俊一家人被社會大家庭的濃濃愛心包圍著,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和幸福。社會各界愛心傾注吳俊一家,或解囊相助,或通過其它形式表達一份份愛心。
12月6日,吳曉紅和患病的父親乘坐大客車趕赴北京治病,但由於雪大路滑,伊春---哈市路段客車停運,因此,吳俊父女被滯留在伊春市中心區,而吳俊因路上勞累,身體不支,行動不便,當晚不得已到市中心區一家醫院進行透析。吳曉紅從市中心區給記者打來電話,記者向嘉蔭縣委宣傳部部長任桂嫣介紹了這一情況後,她馬上拿起電話請市裡媒體的兩名記者幫忙,兩名記者當晚趕到醫院,為父女倆購買了伊春——哈市的火車票,並把父女倆送上火車,為他們及早地趕到北京爭取了時間。
12月7日,嘉蔭縣政府經濟計劃委員會信息中心乾部沈玉峰當聽說記者為雙胞胎女兒捐腎救父的事往《林城晚報》發圖片和稿件時,馬上停下手中的工作,幫助迅速將圖片發送出去。
駐嘉某部隊和嘉蔭縣公安邊防大隊的官兵情系『第二故鄉』的百姓,未婚的孿生姐妹想獻出自己的器官去換取父親生命延續這一感人的事,在他們當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兩個部隊的官兵積極行動起來,分別捐了5000元和2000元。
嘉蔭縣醫院有一名姓劉的退休職工,身體不好,家庭也不寬裕,但當他聽說了孿生姐妹為父捐腎這件事後,親自到吳俊家中捐了100元錢,獻上了自己一份真誠的愛心。
一名機關乾部在捐款時說:『吳俊一家的不幸令人同情,但真正讓我感動的是孿生姐妹捐腎救父之舉,以前只聽說過父母為救子女獻出自己的髒器官。而孿生姐妹,並且是未結婚的女孩爭著為父捐腎,這還是第一次聽說,她們這種孝老親情很值得全社會去學習、去崇尚。』
吳曉紅、吳曉梅捐腎救父之舉,在中小學校、個體戶當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學生們紛紛拿出平日積攢的零用錢捐款,一名中學生說:『吳曉紅、吳曉梅兩個姐姐的事跡太感人了。她倆讓我們知道了今後如何更好地去孝敬老人,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們雖是生意人,不少人認為我們只認錢,其實我們也有愛心,一顆勝過「愛」錢的心。』一位個體戶說。嘉蔭縣林業局的一名下崗女職工很困難,但她卻從微薄的生活費中拿出5元錢捐給吳俊。她說:『雖然,我也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人,但是,他們比我更需要幫助。』
縣委宣傳部任桂嫣部長說:『這次向社會發出關於向吳俊捐款的倡議,為不幸而貧困的農民家庭捐款,這在嘉蔭捐資救助活動史上尚屬首次,其目的就是弘揚家庭和社會美德,營造和構建文明健康和諧的社會。』
12月12日,已和父親到達北京的吳曉紅給記者打電話。她說:『經過幾天在路上的顛簸,父親的身體更加虛弱,由於途中不能透析,父親的全身浮腫得厲害。為了省錢,我們租了一間房子住下,購買了做飯用的用具,現在已聯系好了一家能做換腎手術的醫院,但是由於父親的尿毒癥而引發的心髒病、肺積水、高血壓等綜合病癥也十分嚴重,得需先穩定這些病情後,纔能實施換腎手術,父親目前正在做透析,昨日醫生從父親的肺部抽出了許多積水。』說到這,曉紅的聲音有些沙啞。一會她又接著說:『我在遠隔萬裡之遙的北京,感謝家鄉繼續為我們捐款的好心人們。是你們用愛心給了我救父親的力量和信心。過兩天,我妹妹也將來北京,我們一塊去進行腎配型,誰的腎好、合適,就用誰的,大約在半個月以後,醫院就可以給父親做腎移植手術了,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有新情況,我隨時打電話告訴你。』
昨晚,記者到嘉蔭縣實強電腦服務中心往報社傳姐妹倆的照片時,業主聽說這事後,分文未收,迅速將圖片傳往報社。
目前,社會各界捐款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