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7日電 隆冬時節,屋外滴水成冰。但在同江市赫哲族漁民尤偉波的股份制養牛場裡,卻溫暖如春,熱鬧異常。第二批牛犢陸續降生,忙著接產,幾天都沒睡好覺,可這兩天牛主人還一直是滿臉笑容。想靠養牛發家的赫哲族村民,也前來觀看取經,還暗自打著算盤。今年春天從山東引進的136頭西門塔爾母牛已產牛犢40多頭,成牛後少說也能賣五六萬。這牛犢就是希望,就是財富,能不樂嗎。
走下漁船,牽起黃牛。幾年前還是『囊中羞澀』的打魚人,現在卻成了腰纏萬貫的養牛大戶,如今在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漁業村,赫哲漁民尤偉波成了遠近聞名的人物。他不僅自己放棄祖祖輩輩傳統的漁獵生產方式,轉而發展肉牛生產,而且還帶動其他赫哲族漁民走上股份制養牛的新路,把全村變成了養牛專業村。
瀕臨松黑兩江的同江市草原面積大,又與市場廣闊的俄羅斯隔江相望,大力發展牛經濟,大有可為。同江市一個又一個扶持發展黃牛的優惠政策讓苦於找不到致富門路的尤偉波看到了希望:凡是養10頭以上的基礎母牛大戶,提供15畝飼料地;凡外來養牛戶,優先承包草原,並免收15年草原承包管理費;凡專業養牛大戶,有關部門掛牌保護,全程跟蹤服務。
在市裡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尤偉波從外地購進了幾頭西門塔爾基礎母牛開始了轉產。在畜牧部門防疫、繁育、管理的指導下,他很快掌握了肉牛飼養的有關知識,成為養牛的行家。在他的精心飼養和科學管理下,他飼養的肉牛逐漸增肥。通過堅持科學飼養,不斷淘汰更新品種,對自家的肉牛進行繁育改良,尤偉波養牛規模像滾雪球似的發展起來,由當初的幾頭黃牛發展到現在20多頭,每年的純收入都達到3萬餘元。
為了更好地發展養牛業,今年7月初,尤偉波決心實行圈養肉牛,在同江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聯合漁業村其他農民成立了股份制養牛場,建立了四棟共1100平方米的牛捨。在尤偉波的帶動下,農民們打破各自為戰做法,將自家的牛牽出庭院,住進牛捨,過上了統一管理的集體生活,實行分戶管理、統一協調,由有經驗的土專家負責每日飼料的配制,定期從防疫站請來工作人員作防疫工作。養牛業正在成為赫哲族漁業村裡的一項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