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7日電 哈爾濱市老道外剩餘的最大一片危棚戶區開始動遷改造。15日,記者在拆遷現場了解到,由於相關單位嚴格執行了市政府的拆遷規定,拆遷區居民得到實惠,七成以上居民已經搬家,並掀起了新區回購熱潮。16日,黑龍江省省長張左己等省市領導同志,對該拆遷改造區進行了走訪。
老城區改造重頭戲
今年,道外區集中改造了9片危房棚戶區,拆除面積達38萬平方米。其中,北十八道街周邊改造拆除面積近9萬平方米,佔到該區危房棚戶改造面積的四分之一。隨著拆遷工作的開始,道外區剩餘的危棚房改造也進入了倒計時。
據介紹,這片危房棚戶區東起北十八道街58號,西至東興街;南起北十七道街,北至竹林巷、江畔路等區域,動遷居民達2700餘戶。該區域原來不通煤氣、沒有下水、房屋密集,存在嚴重的消防、衛生和治安隱患,居民早就盼望著動遷改造。
記者從道外區及其相關社區了解到,該區域居住人口都很貧困,殘疾人和低保戶佔到了近20%%,道外區一直在考慮對其進行改造。如何使改造真正變成一項民心工程,成為上至政府下到百姓關注的焦點。
七成居民已經動遷
15日,記者在北十八道街左側看到,成片的舊平房已經人去屋空,拆遷工人正在『上房揭瓦』,街路兩旁堆滿了木板和廢棄物。
很多居民門上貼著這樣一張通知:15日18時前搬家獎勵五千元。一名拆遷工人告訴記者,14日晚,大部分居民就已經搬走了。
走進一個胡同,記者看到很多農民趕著馬車來找活兒乾。一些戴著安全帽的拆遷工作人員,還組成了義務勞動隊,幫助居民進行搬家。
現場一居民告訴記者,家裡就他和老伴倆人,都70多歲了。『看著別人搬家、交房驗收,心裡乾著急,以為搬家獎勵泡湯了呢,沒成想拆遷隊幫了我大忙。』
在拆遷動力辦第三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一片共有居民332戶,已經交房驗收233戶,動遷率達到了70%%以上。這些居民在簽協議後,三天後可到指定銀行領取五千元獎金,本月31日前交房驗收的,可領取三千元獎金。
優惠政策深入民心
11時許,在大新街52號新區改造指揮部門前,百餘名居民正在一個窗口前排號登記買新房。一名中年婦女說,在這兒排了兩個多小時了。這裡靠著江邊,地理條件優越,動遷每戶按每平方米1760元補償,50平方米以下的新房纔每平方米1880元。『太合適了。』她說。
據指揮部門負責人陳虹介紹,該工程前期成本每平方米在1900元以上,居民平均得到的補償款在4到5萬元,新房售價如此之低主要是考慮到居民經濟情況。改造後的小區定名『江畔·方元新區』,將建成21棟多層樓房和8棟17層板式高層,共4000戶,全部采用地熱,規劃綠地面積佔新區面積的30%%以上。
據悉,對於特困戶指揮部還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例如為產權非個人的住戶定了較高的重置價,還為一些買不起房的居民准備了產權調換房等。
指揮部一位工作人員說,正是這些優惠政策,得到了居民的認可,不到10天時間就有近1800戶居民搬家,四分之三以上住宅被騰出。貧困群眾仍有期待
在北十八道街78號,47歲的唐榮華是駝背,妻子去世兩年,孩子又在上大學,20多年來靠開家用電器維修店生活,非常艱苦。『這些年我靠雙手勞動,沒有拿過國家一分補助,不知道動遷後能不能給我一套位置合適的房子,讓我能繼續開店維持生活?』唐榮華問記者。
類似於這樣的期待還有很多。對此,工程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透露,對於情況比較特殊的居民,他們會進行調查和核實,並相應給予一定的傾斜和照顧。
道外老城區的拆遷改造不僅涉及到幾千戶居民的動遷,還涉及到保護利用濱江道署(俗稱道臺府)歷史文化遺存,這引起了省市領導的高度關注。16日,省長張左己等省市領導同志對該拆遷改造區進行了走訪。據了解,有關部門已確定將在此建設集遺址展館、自然景觀、休閑場所於一體的濱江道臺府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