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0日電 自1988年實施國家立項的農業綜合開發至今,全省農業綜合開發共投入資金100.7億元,改造中低產田2465萬畝,改良草場205萬畝,植樹造林247萬畝,控制水土流失152萬畝。建設優質糧食基地372.2萬畝,建設優質飼料基地78.2萬畝,建設生態基地73.9萬畝。通過開發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形成了新增60多億公斤糧食的生產能力,佔全省同期新增糧食生產能力的30%以上;2001-2003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農民年人均收入達到2977元,比全省農民人均收入高出759元。
積極做好對上爭取和招商引資工作,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到2004年,國家投入中央財政資金已從1988年的每年5000萬元增加到4.99億元,居全國各省區第一位,加上農墾系統農發資金,約佔全國農業綜合開發總投資10%左右。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針對黑龍江省『東澇西旱』的自然特點,在東部三江平原走『排蓄結合、以稻治澇』的路子,在西部松嫩平原大打機電井,走旱灌農業的路子,在風沙和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實施生態農業綜合治理。通過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原來非旱即澇的項目區農田變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的標准化農田,增強了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
扶持優勢產業發展,項目區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2001年省農業開發辦下發了《關於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指導意見》(試行),全省農業綜合開發形成了一縣扶強一項優勢產業的格局;三年來,全省農業綜合開發扶持優勢產業投資達到7.33億元,共建設農業產業化項目198個;共扶持綠色水稻、綠色大豆種植89萬畝,建設優質水稻、優質大豆、優質玉米基地240.9萬畝,青貯玉米21.8萬畝。通過扶持優勢農產品發展,拓寬了項目區農產品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提高了市場競爭能力。農業綜合開發扶持的優勢產業新增產值86.6億元,新增利稅32.3億元。
依靠科技進步,項目區科技含量明顯提高。2000年以來,在農業科技措施方面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4.66億元;突出抓好農業科技示范和科技成果轉化,其中,2001年開始實施建設的省農業科技園區,總投資達2.5億元,經過四年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基本完成,部分技術創新和示范項目對全省農業發揮了良好的導向和帶動作用。2003年在嫩江、克東等6個縣市進行大豆行間覆膜技術示范取得成功,今年將這項技術推廣到22個大豆主產縣,經初步測產,取得了平均畝增產30%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