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0日電 2004年黑龍江省地方工業結束了連續9年虧損的歷史,一舉扭虧為盈;地區生產總值比2003年同期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創歷史最好水平——黑龍江省2004年一系列令人興奮的經濟社會發展數據,支橕起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現良好開局。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謀劃全局,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著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03年10月,國家正式啟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明確提出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新路子。
在中央有關部門和有關方面的支持下,東北三省以改革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一年來,經濟實現快速增長,效益明顯提高。據新華網報道,2004年1至9月,遼、吉、黑三省地區生產總值分別比2003年同期增長12.1%、12.6%、11%,超過全國同期平均增長水平。
在經濟增長的背後,貫穿著這樣一條發展軌跡:中央從政策、資金和項目上予以支持,東北三省加快推進體制和機制改革,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昇級,走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道路。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首先是從加強農業開始的。國家決定2004年在黑龍江、吉林兩省實行全面免征農業稅的政策,擴大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補貼范圍和規模,激發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出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喜人局面。2004年,東北農業獲得大豐收,吉林、黑龍江兩省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不僅為東北地區的振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全國的發展和穩定。2004年春季,南方部分地區糧食緊缺,東北緊急調運大米,充分發揮了糧倉作用。
著眼於整體推進體制和機制創新,東北三省配合國家在東北實施的增值稅轉型、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等改革試點,重點推進國有企業由單項改革向綜合配套改革轉變,將企業公司制改造、輔業改制、人員分流、債務處置等與改造、發展進行總體設計,配套實施。黑龍江省2004年改革重組了10戶大企業,通過引進戰略投資和市場融資,形成200億元的投資能力。新機制使企業煥發了活力,2004年黑龍江省地方工業結束了連續9年虧損的歷史,一舉扭虧為盈。
整合區域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成為東北三省的共識。2004年下半年,東北三省協作互動機制進入實質操作階段,在省級決策層和政府相關部門中建立了磋商機制,就重大發展問題定期溝通,打破信息不暢、各自為戰的封閉狀況,逐步建立生產要素自如流動的統一市場。2004年9月,黑龍江省的北滿特鋼和遼寧特鋼集團『聯姻』,為東北地區大型企業跨地區重組首開紀錄,同時也為區域資源整合、區域經濟一體化開闢了新路。
東北經濟界人士認為,國家實行宏觀調控非但沒有阻礙東北振興的進程,並且對『健康』振興大有裨益。黑、吉、遼三省嚴把土地、信貸兩道關,清理了一批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撤銷了一批佔用耕地濫設的開發區,有效地保證了東北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