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0日電 在剛剛閉幕的黑龍江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由省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做的《關於黑龍江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對全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果、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做了全面的總結,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此進行了認真的審議。
報告對黑龍江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翔實地分析,認為實現黑龍江省建設文化大省的目標,需要過四道『檻』。
文化設施建設滯後是第一道『檻』。全省文化設施總量不足,陳舊落後,缺少標志性文化設施,除了省圖書館新館即將投入使用之外,現代化博物館和大劇院等標志性文化設施沒有建設。目前黑龍江省有50%以上的市級藝術館達不到國家三級館2500平方米的標准,60%以上的市級圖書館達不到國家三級館3000平方米的標准,70%以上的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達不到國家三級館1000平方米的標准。全省935個鄉鎮中338個沒有文化設施。一些文化設施被擠佔挪用,有的使用效率不高,有的閑置,有的部分出租。省博物館一樓展廳大部分被出租,用於開辦銀行、金店甚至飯店。哈爾濱工人文化宮部分房間出租,先用於經營大型飯店,後又用於開辦銀行。第25屆哈爾濱冬夏音樂會開幕式,只能在落後陳舊的哈爾濱青年宮劇場舉行。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薄弱是第二道『檻』。目前全省絕大多數鄉鎮文化站、圖書館形同虛設,處於癱瘓和半癱瘓狀態,沒有活動場所,沒有活動經費,沒有活動器具,甚至電影放映活動也遇到極大困難。
文化市場管理薄弱是第三道『檻』。文化產業『小、散、亂』的現象嚴重,導致管理成本過高。網吧超時經營、包宿,接納未成年人,經營非網絡游戲,同時,還有黑網吧在非法經營。中介機構數量少、水平低,缺乏引領市場能力,商業演出運作困難。
文化企業競爭實力薄弱是第四道『檻』。文化產業偏重於數量擴張,普遍存在數量多、規模小、效益差、資源浪費、重復建設和粗放經營的現象,市場競爭力弱。全省有5000多家印刷企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偏小、運行效益不高。文化人纔外流嚴重,哈爾濱歌劇院人纔流向發達地區,一些主要藝術崗位嚴重缺人,出現人纔斷檔現象。
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加快黑龍江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深化文化體制和機制改革,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離、管辦分離,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重新進行文化資源配置,將一些產業推向市場;采取特殊政策防止人纔外流,做大做強一批有『黑土』風情的文化品牌,參加國內國際文化市場競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