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棄官當起『販菜王』 鎮長鍾情無公害蔬菜
2004-12-20 13:40: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0日電 剛進12月,氣溫驟降。大慶市龍鳳區龍鳳鎮潘長安的家中,兩棚春色,一室清冷。

    北方人家,屋子裡一般都是暖洋洋的,可老潘家卻是溫室裡暖洋洋的,100多平方米的正房,盡管在窗外釘了塑料布,卻依然有大片的窗花和細小的白色顆粒凝結在一起。原來,這裡是老潘的無公害蔬菜加工車間,老潘說,室溫太高,包裹好的淨菜會產生『哈氣』。

    溫室熱,是為了蔬菜的健康生長;房間冷,是為了淨菜的亮麗上市。

    潘長安是綏化人,1997年來到大慶,在龍鳳鎮鐵東村蓋大棚種花卉時結識了43型溫室發明人季慶瑞教授,於是一心養花的他改種了蔬菜。

    鐵東村在城鄉結合部,以種菜為生的農民有150多戶。每到賣菜時節,家家都要出兩三個人,推著車、趕著車、拉著車、開著車到農貿市場擺攤兒。種菜時沒計劃,賣菜時又紮堆兒,不但價格上不去,有時還要將爛了的蔬菜倒掉。

    一直在原單位裡做領導工作的潘長安就琢磨,怎樣纔能讓菜農的辛苦創出更高的效益?於是,蔬菜銷售協會應運而生——150戶菜農組成了聯合體,老潘是會長,專門負責『慶瑞牌』無公害蔬菜的加工和銷售。他給菜農承諾,只要是按照專家培訓的方法,施用符合標准的肥料,通過科學儀器的檢測,全部蔬菜都比市場價高出一角錢收購。不但價錢上去了,蹲市場的勞動力也節約了。

    在鐵東流行著一句話,『訂單訂單,誰訂誰沾』。原來,幾年前有一個企業和這個村聯合種植番茄,結果有的農戶貪圖小利,在包裝箱裡放了石塊和磚頭,傷了企業的心。番茄被退回來了,村民們卻管牽線搭橋的政府要損失。

    信用如此危機,老潘做出這種承諾,靠的是什麼呢?

    『溝通、實惠、科學』是老潘的『六字箴言』。

    溝通就是跟菜農勤『磨叨』。沒事兒他就到各家各戶去轉悠,看看蔬菜的長勢,聽聽農民的心聲,講講自己的打算,知道菜農想啥、奔啥,也讓菜農了解他的苦衷,大家勁兒都往一起使。

    實惠就是要讓農民多得點兒實惠。上區裡尋求優惠政策,組織專家定期辦班,統一建大規模的沼氣池……老潘說,農民就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看不到實惠,說破天的好處也不能讓他們動心。所以有啥新品種、特殊品種,他都是先拿自己的溫室搞試驗,成功了,賺錢了,再大規模推廣。

    有的農民為了高產,偷著使用化肥農藥,『這樣的菜一驗就知道,我不收,他們也說不出啥。因為儀器是非常科學的,科學的就是公正的。所以也不會有人胡攪蠻纏,找我要損失。』

    一天加工各種蔬菜一千多公斤,供應著大慶近十家大型超市,老潘還惦記著外地的『菜籃子』:『山東的菜能進咱這兒,咱的菜咋就不能走出去?往南方走不行,咱可以往北方走。距離近一點,菜就更新鮮。大慶的鹽鹼地種出的番茄適口感最好,如果銷量大了,咱就單一發展番茄種植,將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不更好嗎?』

    采訪結束時,老潘接到了國家農業部農副產品展銷會的邀請,將大慶的無公害蔬菜擺上全國人民的餐桌,老潘期待著那一天。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