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正陽河』老字號的涅槃之旅 兩次改制破國企改革迷局
2004-12-21 09:00: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1日電 在黑龍江省,曾經有不少像正陽河這樣效益不錯的國有中小企業,或因主管部門摟著不放,或因自身不思變,以至不斷喪失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做大做強的寶貴機遇,『變丑』之後再嫁,自然就難上加難了。

    正陽河的涅槃之旅帶給我們的,不僅在於一種國企改制的模式,更在於科學決策後果斷行動的態度。在國企改制的攻堅階段,拘泥於形式、模式上的爭論和猶豫,於大局無益。當前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是否有利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否有利於企業逐步發展和壯大,是否有利於職工利益最大化』這一根本標准,快速行動,邁大步伐。

    今年,老字號『正陽河』頻有大動作:重組中日合資牡丹江森江食品公司,開發系列新產品,征地建新廠房……當省內不少老牌國字號企業尋求突破國企瓶頸,尋求改制出路時,同樣是老字號的正陽河已經實現脫胎換骨,輕裝前行在打造東北調味品航母之路上。這家哈爾濱市第一批國有變民營的老企業有何秘訣?經歷了兩次改制風暴的正陽河人說,是居安思危,先行一步的超前意識,讓改革的路越走越寬。

    第一次改制:2001年末,『正陽河』全體員工出資600萬元成立『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企業職工百分之百持有股份,成為哈爾濱市第一個國有變民營的企業。

    結果:職工和股東的身份重疊,沒有一個明確的投資主體,人人都能說了算,結果雖然是體制改為了民營,但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

    第二次改制:2003年初,正陽河董事會決定請進大股東。2003年10月26日,民營企業家施德喜與北京一諮詢公司聯手投資,佔有正陽河92%的股權。正陽河完成了徹底的變身。

    結果:新的投資者僅派了三個人入駐企業:執行董事、采購部長、出納員。工廠搬遷地基已經完成,預計明年10月完工。屆時,正陽河將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調味品基地。

    自開藥方首次改制國有退出

    20世紀90年代的『正陽河』,是令人羡慕的好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在全哈爾濱屬高的,大大小小幾十種福利待遇,哪個也不落。但是,它也有國企的通病:紀律渙散,浪費嚴重,職工難以管理,掛靠的、假退的、各種『門子』進廠的,親戚連親戚,弄不好就是『打斷骨頭連著筋』。

    盡管產品不愁銷路,公司效益也不錯,但孫書亮等當時的企業管理者已經意識到了危機,並在探索著改革,可承包也好,單獨核算也罷,治標治不了本。

    黨的十五大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要國有資產在一般性競爭中有序退出,這意味著今後中小型企業要退出國有領域,實行民營化。這無疑為苦求企業出路的正陽河指明了方向。

    企業要改為民營?沒了鐵飯碗,將來誰管我們?我們企業效益又不差,憑什麼不能繼續國有?面對職工的種種議論,企業領導班子認真做工作,大家終於統一了思想,國有變民營,是改革大勢所趨,改得越早,在市場競爭中越先有主動權。2000年10月27日,在職工代表大會上,一致通過,正陽河退出國有。2001年末,『正陽河』全體員工自願出資600萬元成立了『正陽河調味食品有限公司』,企業職工幾乎百分之百持有股份,並成立了5人的董事會,成為哈爾濱市第一個國有變民營的企業。

    應該說,改制使企業煥發了很多生機和活力,職工都是股東,對企業的關心度大大增加。然而,很快地,弊病又出來了,職工和股東的身份重疊,由於股東的最高權力是制定企業的管理政策,所以職工同時也是股東就會不自覺地要求政策對自己寬松點,福利多一點。說到底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投資主體,人人都能說了算,結果雖然是改為了民營,但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由於權力分散,一個決策要經過層層討論,開七八個會,改制後的第一年,公司總是在開會。『正陽河』原計劃鼓勵45歲以上職工退養,80%開支,但職工們使其最終『流產』。

    刀再好,還是削不了自己的把。

    民資入主 二次改制引入戰略投資者

    除了內部的機制問題,表面上看起來『豐衣足食』的正陽河面臨著來自外部的競爭壓力:南方的調味品大舉北上,產品品種繁多、包裝漂亮,而老牌的『正陽河』卻因多年不變的老面孔,單調的品種在貨架上顯得不起眼。

    企業要提速,要改變工藝,必須要有符合新工藝的廠房和設備。而正陽河的廠房已經歷經六七十年的風雨,每年拿出幾十萬元只能是修修補補,講到新工藝,必須對現有廠房格局全部調整,設備全部改造,這筆資金,等於再建一個新廠。就在此時,哈爾濱市政府為推進城市建設,要求在2005年以前,市區內的77戶工業企業全部退出二環到三環,正陽河正好在此范圍之中。

    搬遷、重建至少需要1個億,這筆資金靠正陽河自己絕對解決不了。貸款?如果解決不了管理的難題,再背上債務,會不會像有的企業那樣陷入還債的怪圈,最後資不抵債?

    融資,要到市場上引進再建『正陽河』的資金,同時引進新機制,讓正陽河徹底換湯換藥。2003年初,當時的正陽河董事會下了這徹底『革命』的決心。這意味著,請進大股東,原有的『一把手』交椅必定要讓出來,改革首先改到了決策者自身上。

    當時的董事長孫書亮也不是沒有猶豫,這個在企業已經工作了30多個年頭的老正陽河人深知,根據全國調味品行業的發展,正陽河如不改變現狀,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一定是輸家,到最後職工開不出工資來的那一天,自己就不僅僅是挨罵的問題了。長痛不如短痛,趁著企業紅火,還可『待價而沽』。

    對未來的大股東,正陽河的引資小組定下了三條標准,一是要有充足的資金,能夠建新廠;二是要充分考慮原有職工利益;三是有長遠規劃,能把正陽河這個百年品牌做大做強。在九位應征者中,正陽河選中了民營企業家施德喜,他與北京一諮詢公司聯手投資,佔有正陽河92%%的股權。

    說到為何投資正陽河,如今的董事長施德喜告訴記者,正陽河沒有負債,職工身份在第一次改制時已經置換完畢,又有百年品牌這個無形資產,是個不折不扣的靚女。

    2003年10月26日,隨著雙方簽約,正陽河完成了徹底的變身。

    正陽河啟示 先行一步路自寬

    對這次徹底的改制,正陽河職工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擔心:一怕企業發展走彎路,企業難以做強做大;二怕企業改制的有關政策落實不到位,職工去留問題、待遇問題難以兌現;三怕將來企業如何發展未來沒有規劃,個人的前途沒有著落。

    多年的投資經驗讓施德喜牢牢把握一個原則,人的因素,是重要的因素。他認識到,重組完成,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等著新的正陽河,那就是進行整合的問題。所謂整合的過程,就是不斷調整原有員工的價值理念。

    新一屆的董事會走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公司開展了『認清形勢轉觀念,同心協力渡難關』的大討論,在職工大會上,他推心置腹:『一個企業要振興發展,需要的是全體職工的凝聚力,正陽河不僅要讓職工有活乾,有錢賺,還要讓大家心情愉快地工作。』

    雖然對企業管理進行了徹底的改革,但新的投資者僅派了三個人入駐企業:執行董事、采購部長、出納員。還是原班人馬,嫁接民企管理觀念後卻帶來了巨變:定崗定薪,管理層瘦身,銷售改革,工廠提速……醬油車間工人石榮傑因一條合理化建議被采納,獲獎2000元;因完成出品率指標,車間主任何福生被獎勵一級工資;也有因達不到要求被調到收入少的崗位……

    新的正陽河還用自己的幾個大動作回答著職工的擔心:與中日合資牡丹江森江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實現資產重組。這是『正陽河』繼去年資產重組後的又一次戰略合作。此次合作,標志著『正陽河』在向國際化品牌前進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黑龍江乃至東北地區同行業中均具有深遠的影響。資產重組後,『正陽河』以『森江』的醬油原汁為基礎,融入『正陽河』的先進技術,進一步做大市場,拓寬銷售渠道。目前,合資後的第一批產品——『春、夏、秋、冬』系列醬油,以及老抽、生抽、家宴、天然曬露等十個新品種已全部上市;另一件大事則實現了幾代正陽河人的夢想,在利民開發區征地8.4萬平方米,建造一座年產10萬噸,采用世界一流釀造技術和設備的現代化新廠,一期投資6000萬元,地基已經完成,預計明年10月完工。屆時,這裡將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調味品基地……

    民企的框架已經初建,而投資方已經在籌劃未來,讓正陽河成為東北地區調味品企業的航空母艦。施德喜的計劃是有根據的:省內不少地方調味品廠已經與之聯系,要求重組;而南方的同類企業也提出與之合作……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