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徐兵的遺像,姥姥忍不住流下傷心的眼淚。
東北網12月23日電 徐兵:因劣質井蓋而喪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後經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組成的事故調查組調查認定,這是一起因生產、銷售、采購、安裝劣質井蓋,以及管理不到位而導致的產品質量事故和管理責任事故。9歲孩子的不幸引起人們對城市公共設施安全的關注和討論。
哈爾濱市小學生徐兵放學路上掉進劣質井蓋『陷阱』,此事件引發為三四月間社會焦點話題。
9齡童生命作價呼喚公共設施安全
2004年9月2日《人民日報》第五版以《『豆腐渣』井蓋奪走男童生命》為題對這起事件進行了報道,文中寫到:……此事引起了國務院領導的重視,黑龍江省省長張左己立即批示哈爾濱市政府查處。……事故發生後,黑龍江全省和哈爾濱市認真開展了專項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並正在深入進行。
一個家庭破碎了
年終歲尾,大多數人都以欣喜而企盼的心情靜候著新的一年。然而有一個孩子,他再也聽不到新年的鍾聲,他留給家人感傷和痛苦。因墜井而身亡的9歲男孩徐兵,他用生命作價,喚起了人們對公共設施安全的關注。
白雪皚皚,哈爾濱市南崗小學。徐兵曾快樂地度過了兩年的學習生活的地方,如今正進行著大規模的修建,學生們正在暫借的校捨裡學習。可是小徐兵卻再也沒有機會走進新課堂了。
厚厚雪地,舊跡無痕。在一片歡呼雀躍裡,一度令人驚懼的井蓋不再讓人避之不及,徐兵的名字也在隨著飛雪漸漸飄遠。『看見井蓋,敢上去踩嗎?』『敢啊,有啥怕的啊!』『還記得徐兵嗎?』『哪個呀?啊,想起來了,是那個掉進馬葫蘆裡的男生吧。』
『孩子們都已經淡忘的差不多了,要是沒人提起,早就沒人去說了。我們也不想再提這件事了,畢竟反復提起這件事,帶給孩子們的只能是恐懼、害怕,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陰影』,南崗小學的校長和老師如是說。
喪親之痛,無以彌補。小徐兵的家,如今已不知搬向何處。徐兵剛從北京回來的表哥很感傷地告訴記者,徐兵走後,他的爸爸媽媽也就真正的各奔東西了。此次回來,他也沒有找到他們。給城市管理敲響了警鍾
生命警示,彌足珍貴。小徐兵用生命作代價換來的有眼淚,有憤慨,有感嘆,更多的是警示。『社會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充分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關注和關愛,它給城市管理敲響了警鍾,作為管理部門更應當以人為本,更應對生命負責。隨後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並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也揭開了這一事件背後深層次的問題。這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管理問題,也是一個嚴重的有關執政部門不作為的行為』,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董鴻揚對此事件作這樣評論。
責任制、承諾制有待健全完善
誠然,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做出了快速反應,但起初,卻是幾方推諉。市民憤怒了,社會憤怒了。隨後,哈爾濱市有關領導出面表示『嚴肅追究事故的責任人』;開始了全市的井蓋大檢查;再隨後,責任人浮出水面(但沒有具體所指);再後來,硝煙漸散,恢復如常。
但是,作為轉型期的社會雖再沒有軒然大波,可是公共設施安全事故亦不乏見,不免令人懮心,也帶給人們更多的思索。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德偉認為:『它暴露出的是一個社會轉型期出現的問題,有社會、文化、歷史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固然不好,但是掩蓋推諉責任就更不可取。越是在這個時期,就越應當加強責任制、承諾制的健全完善。行政部門應當實行承諾制,對公眾承諾自己的職責;出了問題,有關責任部門應立即整改,知錯改錯。在發展中進行自我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