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3日電今年,黑龍江省不少地市的扶貧工作都搞得有聲有色,直接的物質投入讓困難居民很快得到了實惠,與此同時,一些地市也采用了一些新的高招,加快了科技幫扶的腳步。
在大慶市紅崗區所轄杏南、創業、解放等6個社區,前不久成立了6個愛心扶貧站,已收到由企業和居民捐助的5000多件衣物和生活必需品。有30多名殘疾人在這6個扶貧站得到了所需物品。據悉,這6個扶貧站是紅崗區殘聯依靠街道社區推出的一項扶貧服務項目,主要面對殘疾人、低保人員和老年貧困群體。
富錦市在2002年經省裡批准,啟動了德祥村、山河村和興富村三個省級重點貧困村的扶貧項目建設。兩年來,三個重點村累計完成國家扶持項目2個大項7個小項,投入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資金223.8萬元,其中國家投入161.7萬元,以工代賑資金80.3萬元,社會幫扶22.55萬元。通過扶貧項目建設,三個重點村的貧困落後面貌有了很大改觀,吃水、就醫、行路、就學、看電視等一系列難題都得到了根本解決。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各地政府為困難居民投資金辦實事取得顯著成效的例子舉不勝舉,今年,一些縣市在繼續直接物質扶貧的基礎上,加大了科技幫扶的力度,得到了農民兄弟的好評。
以望奎縣為例,今年該縣深入開展『一幫一』扶貧解困活動,縣鄉村乾部和部門各級乾部共與3000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先後為他們籌集備春耕生產資金180多萬元,給貧困戶擔保貸款340多萬元,購買種子13萬公斤、化肥650噸。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全年累計落實扶貧資金372.6萬元,在9個扶貧開發重點村,發展扶貧養豬2244頭,建設村級畜牧室9處。
除了直接的物質幫助外,針對農民掌握科技難、法律諮詢難、掌握市場信息難、尋找致富門路難的問題,為切實滿足農民求知、求富、求樂的需要,望奎縣首先在一些種田大戶、養殖大戶、科技能手等家庭創建『農民書社』,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圖書網絡,部分鄉鎮實現了鄉鎮有圖書室、村有農民書社、戶有書櫃。今年,該縣還開展了『我為農民獻一本科技書』活動,共捐書6000餘冊,幫助8個文明村建起了農民書社。日前,全縣有60%的鄉鎮都建成了農民書社。書社有各類圖書達50餘種,已有2萬餘人次到書社讀書。衛星鎮有4個村建起了總藏書1.6萬冊的農民書社。村民王喜山通過在書社讀書,掌握了黃牛栓系育肥技術,養牛近百頭,成為全縣栓系育牛第一大戶。
搞起科技幫扶,雞西市走得更快,實施『農業信息村村通工程』是雞西市自去年起開展的為農民實施的一項重大活動。在一年多實施過程中,市、縣(市)區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均做到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農民接受信息難問題。
密山市通過采取網通公司投一部分、各村籌一部分、財政補貼一部分、包扶單位捐助一部分的辦法將工程所需資金252.1萬元一次落實到位,在該市154個村建起計算機聯網體系;由虎林市政府投資在87個村及自然屯安裝了100臺信息接收機,並率先在全省開通了農業110熱線,配備了農業110服務專車。雞冠區則利用地處城郊優勢,在所屬14個村安裝了計算機,目前,雞西市463個村全部實現了信息村村通。市、縣、鄉、村還配有信息員524人。雞西市農委農業信息的內容也擴大到市場信息、分析預測、即時報價、科教視頻、供求信息等諸多領域。
時下,隨著糧食市場行情的不斷變化,雞西市農業信息網充分發揮出一網聯千家的作用,網絡點擊率『火爆』,利用農業信息網提醒關注新糧價格,許多農民的大豆賣上了每公斤2.6元的好價錢。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物質扶貧和科技幫扶『兩手硬』,各地的扶貧解困工作一定會早日進入良性循環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