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3日電 黑龍江省甜菜制糖業是我國機制糖的發源地,也是全國甜菜制糖基地。近幾年,由於多種原因,黑龍江省甜菜制糖業經歷了幾起幾伏,但仍存在良好的發展前景。近幾年的實踐也證明,黑龍江省制糖業由於體制與機制的迅速轉變,市場競爭力得到了提高。2000年以來4個制糖期,除一個糖廠外,全面扭虧,實現利潤近2億元,為制糖行業發展積累了後勁。
因此,重振制糖業,不僅能培育黑龍江省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農民增收的有力支持。經專家研討,到2010年恢復制糖期產糖80萬噸水平,需要甜菜620萬噸,按2噸/畝計算,需要種植面積310萬畝,按進廠價300元/噸計算,農民總收入為18.6億元。按近四年企業平均噸糖利潤200元/噸計算,屆時,全行業年利潤可達到1.6億元,上繳國稅2.1億元,地稅2100萬元,年出口創匯達到5500萬美元以上。按1990年不變價計,80萬噸糖,37萬噸粕,28萬噸糖蜜共完成產值25.7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
建議
1、利用哈爾濱工業大學甜菜研究院和中國農科院甜菜研究所的現有條件,並給予一定扶持,鼓勵他們培育適合於我省高產高糖的甜菜原種,扶持和利用哈爾濱北方甜菜良種技術開發公司的繁育、加工優勢,提高甜菜種子的品質,提供優良生產用種。
2、大力推廣連片種植,機械化播種,大?雙覆和紙筒育苗技術,使畝保苗株數達到5000株以上,為此要推進田間作業機械,還要建立農用機械的研發、制造、推廣基地。並取得政策上的支持。
3、引進、消化、使用國內外先進技術裝備,對國外先進制糖設備企業進行招商與合作,建立制糖裝備基地,以便分期分批地改造現有制糖企業。
4、積極引導和推進企業兼並重組、參股聯合,向集團化經營邁進。建議北部地區和東部地區一些制糖企業通過兼並、參股重組方式聯合起來,成為兩大企業集團,這樣可以資源共享,杜絕原料大戰,使原料能就近加工,降低原料成本。並統一銷售,避免降價爭市場,損害企業利益。
5、落實食糖短儲工作,並享受財政貼息政策,解決食糖季產年銷,流動資金不足問題,避免開機後降價傾銷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