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4日電 近年來,雞東縣委、縣政府吃透縣情發揮優勢,堅持『穩農帶產業、興工強支柱、開放促開發』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在非公有制領域、綠色產業、勞務輸出上實施重點突破,縣域經濟獲得快速協調發展。今年前10個月,財政收入實現1.46億元,工商稅收達1.1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4.9%和45.7%,創歷史最高紀錄。
雞東把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列入黨政工作重要議事日程,給足優惠、地位、榮譽和實惠。陝西步長藥業、浙江溫州中興塑料制品公司、青島康特麗集團、哈爾濱亞細亞集團等30家投資上千萬元的外來企業紛紛落戶雞東,並迅速崛起為『小巨人』。目前,全縣民營企業已發展到115家,其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達100家,4家民營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非公有制經濟總收入已佔全縣GDP的72.3%,稅收佔全縣工商稅收總額的89.4%。
加大『兩園兩業』扶持力度,畜牧業產值達4.3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今年全縣綠色農產品種植面積達60萬畝,農民收入80%來源於綠色產業。近兩年來,該縣還治理水土流失9萬多畝,治理區農民人均純收入上昇到3000元。抓住國家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實施的機遇,該縣還相繼完成『三北』防護林四期造林面積4100畝,退耕還林達萬畝。
該縣是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縣。有關部門與各鄉、村結成勞務輸出對子,提供信息、培訓和跟蹤服務。通過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大連等2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勞務輸出基地,今年10月底全縣勞務輸出達3萬人以上,實現收入2.3億元,外出務工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現在,許多勞務人員把資金帶回家鄉,興辦運輸、旅游、餐飲、娛樂等產業。據統計,在小城鎮建設中,70%的資金來源於外出務工、經商者。雞林鄉有2000多富餘勞動力在外打工,其中,在俄羅斯、日本、韓國等8個國家打工的農民達780多人,全鄉每年來自勞務輸出的收入達2600多萬元,佔全鄉農民純收入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