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哈爾濱市推行新課改革情況的調查
2004-12-24 10:40:2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2月24日電 新課改即第八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它大體分為:醞釀准備階段、試點實驗階段、全面推廣階段。

    2001年秋季,新課改的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准實驗稿、20個學科的49種新課程實驗教材,首次在全國38個課程改革實驗區試用,新課程進入實驗階段。

    2002年秋季,作為黑龍江省新課改試點,哈爾濱市南崗區小學一年級和阿城市小學、初中一年級率先開始實驗新一輪課程改革。

    2003年秋季,哈爾濱市7區和阿城、呼蘭、尚志、五常4縣(市)的小學、初中一年級啟動新課改。

    2004年秋季,哈爾濱市8區11縣(市)起始年級全部進行新課改,20餘萬名中小學生成為大面積實行新課改的受教育者。

    2005年秋季,我市8區11縣(市)實行義務教育的1—3年級、6—8年級學生將全部實行新課改。

    此後,哈爾濱市中小學各年級將陸續全面實行新課改。

    新課改引發爭議

    今年9月,倍受各界矚目的新課改在哈爾濱市進入大面積實施階段,全市8區和11縣(市)的20餘萬名中小學新生在這個新學期捧讀內容全新的教材。此前,新課改在哈爾濱市部分中小學已經過兩年試點摸索。

    教育界有關人士介紹,這次課程改革是哈爾濱市教育史上變化最大的一次課程改革,也是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名學生個性發展的歷史性變革。新教材設計的初衷,是力求改變以往的繁、難、偏、舊,降低知識難度,貼近學生生活,注重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培養其獨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和學的過程中,師生將建立起平等、互助的新型關系。

    那麼,經過一個學期的『運行』,新課改推進情況如何?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初衷是否得以實現?近日,記者深入到實行新課改學校的老師、學生及其家長中間調查采訪發現,新課改進展並不順利,甚至還引發了激烈的爭議。面對新教材,『老師不會講、學生不會學、家長不理解』,是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種種不適應所引起的強烈反應,似乎與新課改的初衷相悖離。許多家長甚至認為,新課改使用新教材後並沒有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本質上的提高,最直接的表現卻是學生成績單上的分數越來越不盡如人意。

    如何看待新課改推行初期引發的爭議?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稱,這是『課改之初所必經的磨合階段所產生的「陣痛」』。

    學生:新課改引發不同聲音

    由於成績的兩極分化,學生對新教材的評價也相應出現兩種聲音。

    聲音一:學習的天地更廣闊了

    新課改給我們的校園帶來了很大變化,它讓我們的教室變『大』了,活動、學習的天地更廣闊了;它讓我們的課堂變『亂』了,大家的思維更活躍更自由了;它讓我們的講臺變『矮』了,老師離我們更近了……一些學生對新課改表示歡迎。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學生對新課改很喜歡。113中學初一(11)班學生張容毓說,新課改讓他們與生活貼近了,比如數學中有『購物策略』,能教會自己買東西;英語課所教的則特別有用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著。剛開始曾感覺背單詞特別難,雖然『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背,也背不下來,但在老師的引導下,再慢慢理解單詞的意思,串起來背就好多了。

    聲音二:新教材讓我失去學習信心

    學生中對新課改也有另外一種聲音:『新教材讓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根本跟不上。』據了解,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包括原來小學時感覺英語、數學學得比較好的學生,都感覺現在的新教材『太難』,根本不會學,有的學生甚至失去了繼續學習的信心。此外,課內外探究性活動、合作性學習比以前大量增加,強調實踐性、體驗性,也讓學生在新課改的課堂上產生了不適應。

    學校反應:需要『惡補』縮短差距

    據調查,各學校普遍反映,與以往相比,實行新課改的年級英語不及格的學生人數大幅度上昇,某名校月考居然有三分之二班級的近半數學生英語的及格率只有50%。為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各學校紛紛『惡補』:利用早自習強化單詞量、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放學後分層次補課等,全力提高英語成績。

    社會上一些英語學校或補習班也抓住時機,打出『系統補習英語語法』、『結合新教材補習,迅速提高英語成績』等招牌,使許多心急於提高成績的實行新課改的學生趨之若鶩。

    教師:新課改帶來了新『課題』

    矛盾並且困惑,這是今年參與中小學新課改老師們的普遍心態。面對嶄新的教材、全新的知識結構,雖然此前已經過培訓,但老師們還是明顯地感覺到准備不足,並在課堂教學中遇到了新的『難題』——不會教書了。這在六年級(即原來的初一年級)的數學、英語老師中表現尤為突出。

    英語:根本找不到切入點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英語科目的『問題』最多。

    113中學英語老師韓再秀認為,與舊教材不同,新教材不再簡單地從字母學起,也不再分章節系統地講授語法,而是開篇就是句子,讓學生通過具體情境中的語句學習單詞、語法,單詞難度比以往明顯加大,許多都是在生活中可能用到的,比如燒、烤等,整個教材對知識體系沒有系統的講述,總體來看比較『散』,跳躍性大,根本不能像舊教材那樣『串』起來講。剛開始講課時,自己還習慣於像以前一樣把一個問題講全講透,結果發現根本行不通。

    韓老師用『非常痛苦』來形容剛接觸新教材的那段日子,她說,開始根本找不到『切入點』,不知從何教起。學生的水平也參差不齊,常常是好學生一聽就懂,一般學生卻沒反應過來,稍差一點的學生根本就『跟不上』。學生成績兩極分化。

    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英語教研員王芳這樣評價新英語教材:以交際為主,淡化語法,實用性更強,改變傳統『啞巴英語』的學法,更多培養會話、交際能力。而造成學生成績差距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六年級新教材與小學教材銜接不上。小學英語要求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簡單的聽說能力,有的學校由於條件限制,根本未開英語課,因此導致了昇入初中的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不同。

    數學:知識不系統難以把握

    與英語教材類似,六年級數學教材的難度、體例也較以前大為不同。新舊教材表現方式不一樣,新教材是結合生活中遇到問題的具體情境建立數學模型,之後對此做出解釋,涉及到與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較多,其實並不比舊教材簡單。

    對此,113中學數學老師陳冬梅、王哲認為,新教材中的知識不系統,教起來不好把握;許多原來較難的課外補充教材中的題,現在出現在新教材中,使新教材難度比舊教材大;新舊教材的思維方式也截然不同,舊教材立足於把一個個知識點講透,強調數學理論的系統性,現在則是強調實用,強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種轉變也使老師和學生都有些不適應。另外,新教材的教學方法屬於滾動式教學,一個知識點可能在一本教材中多次出現,也使教師不好把握。

    不過在采訪中,也有一些教學一線老師表示,『開始拿到新教材感覺不會講,可經過一段時間磨合,現在喜歡上它了。雖然還有很多問題要面對,但信心越來越足了。』

    就為什麼哈爾濱市新課改選用目前這套讓許多教師感到困難的教材,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成員之一、市政府督學劉洪濤介紹,哈爾濱市義務教育階段從去年開始率先實行『五四學制』。由於國內大部分城市都還在實行『六三』學制,國家課改中心還沒有適合『五四學制』的教材,因此,根據黑龍江省的特殊情況,國家課改中心專門指定北師大等組成一個課題組,編寫了一套專門用於『五四學制』的教材作為過渡教材。根據教學進度,過一段時間初中教材與小學教材可以實現順利對接。

    家長:新課改讓他們擔心

    作為與新課改關系密切、對新課改十分關心的家長們,在采訪中都紛紛表示,新課改讓他們『非常擔心』。日前,記者隨機采訪了30位家長,有22位家長對新課改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質疑。

    新教材實在太難了

    兒子在哈爾濱市某重點初中六年級就讀的家長王玲說,經過一個學期,孩子對英語教材還是明顯不適應,『就是學不明白。』王玲說,孩子小學曾在補課班學過英語,沒想到昇了初中竟然跟不上。大學本科畢業的她想給孩子做輔導,但一看教材,自己也傻了,裡面有許多單詞她都不認識。

    在采訪中,許多家長認為新教材過難,特別是六年級的英語,沒有系統的知識體系,而且與小學知識銜接不上,一下子就『拔高』了許多,導致很多孩子學不明白。這讓家長們很著急。一位家長告訴記者,自己孩子所在的是重點中學,不久前的月考,居然有相當一部分班級一半學生的英語成績都不及格,雖說現在不是單憑成績衡量孩子的學習好壞,但這樣的成績不能不讓人懮心。

    有的家長說,孩子回家總說不想上學了,因為教材太難跟不上。有的還經常『哭鼻子』,情緒低落,產生厭學情緒等。他們著急地問『這樣下去,孩子怎麼辦啊?』

    新教材有『庸俗化』之嫌

    一位女兒上六年級的家長認為,數學畢竟是一種基礎工具學科,其教學重點還是應側重於數學思維方式和理念的形成,為其他應用學科和現實生活提供解決問題的工具,因此不能拋棄必要的知識體系。新課改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是對的,但改革更應重視剔除原來『偏、難、怪』的知識點,加大知識與生活結合的力度。而新教材中『數學與飲食』、『數學與旅游』、『數學與交通』等知識點的安排,體系支離破碎,不僅不能窮盡現實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還有將數學理論『庸俗化』之嫌。

    新課改在增加學生負擔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減輕學生負擔。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適應,『稍差』的學生不及格現象屢見不鮮,『好學生』的成績也只有七八十分。心急的家長只得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孩子補習。很多家長說,新課改不僅沒給學生減負,反而為學生增加了負擔。

    教研部門:『穿新鞋走老路』影響了新課改

    市教育研究院九年基礎教育義務教研部主任趙守文說,新課改使課堂教學方式有了很大變化,由過去老師講、學生聽,變成師生共同探究。

    教師教學存在誤區

    趙守文說,他們在調研中發現,實行新課改一個學期中,老師的教學出現了幾個誤區:

    ——忽視『知識技能』目標的落實,大量增加社會實踐和課外綜合活動,使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牢;

    ——過分強調合作學習,對教學時機、內容選擇的不切實際。比如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老師提出探究性的問題必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而不是一味地要什麼問題都探究。即使是一看就可以有答案的問題,在探究中有的老師若不注意關心、關注每一個學生,也容易造成學生的兩極分化;

    ——在遵循新課改民主、開放的理念後,削弱對學生的規范、要求。比如,新課改要實行鼓勵式教學,多表揚學生,一時間課堂上就表揚聲一片。即使學生說錯了、離譜了,老師都會說『你答得很好』。有的學生為回答問題甚至蹦到桌子上,老師也當沒看見。新課改教學中,在開放、民主的同時,老師應該起到引導、糾正學生行為的作用,而不是聽之任之。

    ——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兩種常見情況,一種是對舊教材的教學理念全部拋棄,只注重新課程新理念;一種是『穿新鞋走老路』,舊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一時還是轉變不過來。其實,應把新課改的新理念與舊教材一些精華性的教學理念相融合,使二者在教學中融會貫通,這樣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據市教育研究院教師、繼續教研部副主任高愛玲介紹,新課改全面推開過程中,哈爾濱市將對教師深入開展培訓工作。

    考試評價方式正在改革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哈爾濱市對中小學考試評價方式也在逐步改革,將更加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及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考查。目前市教研部門已制定出對學生的初步考試評價形式:基礎性評價。以考查知識技能為主,主要通過試卷的形式表現;交流性評價。以小組合作交流為主,給出學生一定題目後,考查學生交流、探討及考慮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性評價。以社會調查為主,要學生針對生活中的某一個感興趣的問題,寫出小論文、小調查報告等,三個評價方式進行綜合後為考生的綜合成績。

    雖然考試評價方式較以往有了很大變化,但據了解,目前實行新課改年級的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試,大部分是各學校自己組織,考查方式仍主要以試卷為主,相當一部分學校還按原來中考的模式和題型出題,難易程度、側重知識點都有所差異。趙守文認為,考試指揮棒的指向是新課改順利推進的關鍵,各學校如果繼續延續舊教材考試的『老路子』,將直接影響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專家:新課改不會影響中考成績

    新課改引發教育理念的碰撞

    課改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必然出路,是必須要進行的。哈爾濱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成員之一、市政府督學劉洪濤說,在課改過程中出現新舊交替的矛盾是正常的。

    劉洪濤認為,作為此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變革,是教育理念的碰撞。老師教學的方式要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要變,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要變。如今許多家長對新課改不太理解、『不托底』,認為與以前相比是降低質量,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長完全可以放心』,新課改後學生的整體素質只能越來越高。

    不適應情況明年會好轉

    市教育研究院義務教研部主任趙守文認為,如今出現的問題不是選用教材的問題,使用任何一種新教材都會遇到種種不適應。

    針對小學教學與中學課改教學的課程標准要求不同,目前教研部門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已深入到一些學校做調研,從實際出發調整學內容,降低教學坡度:將英語教材16個單元的內容刪掉一半;同時刪掉課本中部分非課標單詞;加強小學英語教學,增加對寫記單詞的要求和課時。估計各界反映對英語課新課改後不適應的情況明年會好轉得多。

    新課改不會影響中考成績

    『請廣大家長放心,新課改不會影響未來學生的中考成績』,趙守文透露,對參與新課改年級的學生,中考也將有新的考法,將結合新課改的考試評價標准,強調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考查學生的經歷、感悟等。屆時,中考試題將轉變類型,設置基礎性試題、情境性試題、探究性試題、選擇性試題、開放性試題等,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選擇性試題為例,一道題將出現低中高三個不同層次,讓每個考生都有題可答、有題會答。考生可根據實際能力任選一種作答,按所選擇的難易程度給分。

    新課改有利於從根本上減負

    有關人士介紹,這次課程改革是在吸取了我國過去歷次課改教訓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借鑒了當前國際課改的許多成功經驗,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減輕學生負擔。由於這次改革不再像以往那樣,只對舊體系進行修修補補,而是做出結構性調整,是一次基礎教育的根本性變革。有關教育人士預言,雖然新的課改目前剛剛開始,其效果有待進一步檢驗,但按照『新課程改革綱要』所確定的改革方向來看,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將可以得到

    根本性的扭轉。

    新聞鏈接

    課改是個漫長過程

    據相關媒體報道,國家課改中心有關人士說,新課改從簡單的門類、內容、課時的變化進行改革,只需要1年的時間;而從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管理方式進行改革,可能需要5年的時間;如果課程改革定位在文化層面,傳播一種先進文化,則至少需要10年、30年、5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