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4日電 上山下鄉10年,工齡卻不被認可。21日,知青高先生給記者講述自己最近的遭遇。講到傷心處,他哭了。
今年55歲的高先生1968年下鄉到黑龍江省建設兵團某師(現雙鴨山農場),1978年接班返城到哈爾濱,分配到哈爾濱紡紗廠當鍋爐工。
一個月前,他享受完失業金後,打算把檔案存到南崗區勞動部門,當工作人員檢查他檔案時發現,高先生當年上山下鄉登記表缺蓋兩個章,一個是哈爾濱市十九中學的,另一個是南崗區精簡安置領導小組的。工作人員當時答復高先生,除非他寫出證明抹去上山下鄉的10年工齡纔給存。
高先生犯愁了,當初別人造成的錯誤為什麼讓自己來承擔。抹去這10年,如同把自己的歷史抹去了。說到這兒,高先生無奈地低下了頭。
12月初,雙鴨山農場勞資部門給高先生開具證明,證明他是1968年10月下鄉到建設兵團,1978年返回哈爾濱。最近,高先生又在七政派出所查出,自己是1978年12月23日返回的哈爾濱,可拿著這些材料到勞動部門還是不被認可。
高先生說,當時可能是十九中學向政府精簡安置部門轉接檔案時發生的錯,現在精簡安置部門早沒了,十九中學在,可當年的負責人已換,新領導答應能給開個證明。可即使這樣,勞動部門說,就算承認上山下鄉登記表,但沒章也不行。
就此事,記者采訪了南崗區勞動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說,如果上山下鄉登記表沒有章,到當事人退休時勞動部門不能給批,讓高先生拿回去,是希望他想辦法補上。
接著記者采訪了市檔案局相關部門,對方也無計可施。而勞動部門說,這是規定,認表不認其他材料。
據了解,在高先生單位,當年上山下鄉登記表丟失者就有好幾個人。一段時間以來,記者也經常接到反映此類問題的電話,在社保制度試點改革推進的每一天,這樣的事都在發生著。高先生代表大多數人,希望政府早日出臺此類事件的補救認定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