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8日電 市民王某今年8月末在哈爾濱市南崗區一超市購買了一塊生豬肉,當天回家食用後,全家人都不同程度出現腹痛、惡心、嘔吐和腹瀉。王某將剩餘豬肉送省檢疫中心檢驗,結果認定豬肉有『多數大小不等的化膿灶』,屬於病豬肉。王某隨後投訴至南崗區消協,後得到賠償。
記者從市消費者協會了解到:今年第四季度市民投訴商品質量問題佔全季度投訴量的72.2%,其中,食品質量問題成為市民投訴熱點。
據介紹,在市民投訴的案件中,面粉加『吊白塊』過量,面包等加面食甜味劑、膨化劑和醬油色素等超標問題較多,直接影響了市民的身體健康。而海產品二氧化硫、福爾馬林等超標,消費者如長期食用,會導致血液病。
此外,保健食品宣傳誇大其詞,誤導消費者;有的食品虛假標明食品配方含量,欺騙消費者;還有一些食品的配料和成分標注不清,違規使用過量食品添加劑,甚至摻入國家明令禁止的原料等,均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市消費者協會建議,市民在購買食品時,要增強質量意識,注意保質期、生產廠家和使用說明等,如發現食品存在問題要及時向有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