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30日電 低保金月人均補差達到61元,出臺規定加強對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骨灰盒等殯葬用品放開經營-—針對哈爾濱市人大對2004年民政工作述職評議反饋意見中提出的問題,市民政局本著一切為民、讓利於百姓的原則,認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並專門成立工作組限時進行整改,目前整改工作已初見成效。
低保金月人均補差達到61元
市民政局把構築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作為『民德工程』,深入抓好抓實,建立健全了以城市低保、救災救濟、特困救助為主要內容,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多項專門救助為輔助,社會互助為補充的全方位、多層次社會救助體系。
市民政局組成74個組,深入到3萬多戶貧困群眾家中走訪、調查、宣傳和落實低保政策,做到了應保盡保、應出盡出,為符合條件的32902人新辦理了低保,動態調整出低保 42519人,目前全市共有低保人員26.02萬人,10月後月人均直接補差達到61元。
市民政局還對全市50719戶、13.7萬名農村特困群眾實施了救助,人均救助額度65元。
去年市慈善會日常接收善款536.1萬元,支出善款526.8萬元,有8個公益單位受益,18174名困難群眾得到救助。我市還組織開展了『慈善濟國民德』捐助活動,目前已收到捐贈資金1155萬元,為慈善救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設立救助分站實施主動救助
為更好地開展對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市民政局在道裡、道外、南崗、香坊等4個區建立了救助分站,並在繁華地段設立了lo個救助點,近期動力、平房兩區將分別再建一個分站,年底前木蘭、通柯兩縣分別建立救助管理站。市救助站還出動了兩個救助服務隊和4臺巡回救助車,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市行政區域的救助網絡。
市民政局等部門述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的通知》,規定對在黨政機關周圍、三星級以上涉體賓館門前、哈爾濱火車站、中央大街、防洪紀念塔廣場、繁華商業區等重點救助管理區域內出現的流浪乞討人員,執行職務的公安、民政及其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有責任勸其離開;對不聽勸阻並影響公共秩序、交通秩序者,將依照有關法規進行處罰。
喪葬用品實行市場化經營
市民政局決定對喪葬用品實行市場化經營,允許個體工商戶等各種投資主體在取得營業資格後參與骨灰盒等喪葬用品經營,使喪葬用品在市場競爭中價格更加合理,切實保障用戶的利益。
據規定,市民政局取消了自購骨灰盒殯儀服務單位不予寄存的規定,群眾自購的骨灰盒持有生產企業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購買骨灰盒的稅務發票、骨灰盒產品應有質檢證明(復印件)『三證』的,喪戶與寄存單位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責任,給予寄存。
市民政局出臺了《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殯葬服務優惠辦法》,對城鄉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實行部分殯葬服務項目『一費清』和減半收費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