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最大書城試營業 慧海2億巨資衝擊哈爾濱圖書市場
2004-12-31 14:30:1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2月31日電 29日,一家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的特大書城——慧海圖書大廈在哈爾濱開始悄悄試營業。

    這一天,在距慧海圖書大廈僅僅幾裡之遙的學府書城內依然人流如梭。據稱,慧海圖書大廈由民營資本斥2億巨資打造的圖書航母要與哈爾濱的任何一個同行一爭高低。

    慧海圖書大廈開門接納讀者這件事,不僅讓人想起了幾年前曾經輝煌、最終還是走向失敗的三聯書店。在哈爾濱的圖書零售市場,有成功者,也有黯然下課者。那麼,慧海的進入能讓哈爾濱市圖書市場重新洗牌嗎?

    2億巨資殺入圖書市場

    慧海圖書大廈坐落在哈爾濱市西大直街與學府路、康寧路的交會處,是一座嶄新的大廈,圖書經營場地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據說,在中國的民營書店裡絕對排名第一,在全國書店也能擠進前五名。書城由民營資本打造,據稱投資總額達2億元人民幣。

    慧海圖書大廈王總經理對記者說,他們之所以要進軍圖書市場,除了中國加入了WTO的因素以外,主要的原因是認為現在的圖書市場太商業,缺少人文氣息,也缺少真正意義的競爭。而且,他個人認為圖書市場應該有新的資金注入,應該有外來的人纔殺入,這樣纔能去除一些陳腐的東西,使圖書業取得更大的發展。

    『我們是有歷史責任感的,』王總經理略顯激動地說:『我們的核心理念就是讓讀不起書的人都讀得起書。』

    『我要給貧困學生打折卡,讓他們以成本價格買到圖書;我要把書城打造成一個讀書人的天堂,在這裡不用買書就可以隨便挑書看書;我要設立一個租書的區域,讀者可以在這裡租到想看不想買的書;我要把書城打造成讀書人的精神家園、心靈牧場,讓他們在這裡愉快地買書、看書、租書,以至於休閑娛樂。』談到未來,王總經理用了一系列極有氣勢的排比句。

    21000平方米的書城

    開業前,王總經理曾領著記者參觀了整個慧海圖書大廈,說是讓記者有個現實的感受。說實話,他的目的達到了,這個書城的確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舉一個細節來說明問題:某層某區域的書全部是菜譜,而光是各類川菜菜譜就擺滿了2.4米高、10米長的一面書櫃。

    『我這裡每一個區域都比得上一個專業書店。』王總經理說:『社科、教育、科技、醫藥、農業等各種專業的書都十分全,專業人士想要什麼有什麼。』

    『我們的營業員都是招聘來的大學生。』王總經理指著正在為試營業忙碌著的一群年輕人說:『他們都專業對口,學法律的賣法律書,學文學的買文學書,學藝術的賣藝術書,絕對都是專業人士。』

    『我們這裡是絕對的人文化管理,每排書架前都有等長的凳子,讀者在這裡看一天書都沒關系。』

    『這是我們的多功能廳,有三百多個坐位,我們要在這裡舉辦各種讀書沙龍,請著名的學者來為讀者講書。這裡的電視、音響也都是第一流的。』

    以上這些話都是王總經理一路上給記者做的介紹,記者不能核實他每一句話的真實性,但記者的確能從感觀上看到慧海的氣魄。

    哈爾濱三聯的前車之鑒

    然而,並不是所有美好的願望都能實現。

    提起哈爾濱的圖書零售業,就不得不提到曾經在哈市掀起巨大波瀾的哈爾濱三聯書店。至今為止,哈市還沒有一家書店能像當年三聯那樣具有濃厚的書卷氣、人文氣、貴族氣。很多讀書人都感嘆,那時的三聯好比是一個優雅綺麗的夢。然而,這個夢最終破滅了,位於保利大廈的這家書店在經營三年虧損了325萬之後,黯然退出了哈市圖書市場。

    三聯已經倒閉好幾年了,現在哈市又有了一家同樣有理想的書店,其命運會如何?

    『他們犯了兩個錯誤。』王總說:『第一是選址不對,保利大廈那裡離學府區太遠,而且房租太貴。第二是他們太貴族氣了。』

    離開慧海的第二天,記者采訪了原哈爾濱三聯書店總經理宋金友。談起當年三聯失敗的原因,宋金友部分認同王總經理的看法,他說:『房價太高了,每平方米核3.5元,我們支橕得太辛苦。再有就是我們太超前了,對哈爾濱的圖書市場估計過高。』

    王總經理後來對記者說:『我們不存在這方面的困境,房子是我們自己的,我們需要投入的只是水電和員工工資等費用。市場是需要時間和資金養育的,我們有這樣的計劃和准備。』

    來自對手的質疑

    對於慧海的強勢殺入,它未來的競爭對手又是怎麼看的呢?

    學府書店的劉總經理說:『首先我們表示歡迎。其次,誰開書店我們都不怕。學府書店從1980年做到現在,已經近25年了,每年的營業額都在增長,去年我們的營業額增長了15%,這在圖書業是個了不起的成就。學府一直很低調,我也很少接受采訪,但學府的地位大家都明白。全國所有的出版社都對我們給予充分的信任,給我們書助我們的資金流轉。我不說我們是「獨孤求敗」,但我們歡迎競爭。』

    慧海的王總經理曾對記者說他很推崇兩家哈爾濱書店的經營理念,一是學府,二是精華。精華書店的於林晶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慧海她不了解,但她歡迎競爭。

    平淡的背後,蘊藏著森森寒意,客氣的背後,誰都明白是激烈的市場搏殺。除了這些公開的表白外,一些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的看法更為直白:『他們的攤子鋪得太大了,哈爾濱的市場就這麼大的份額,他們是在跟整個市場爭嘴。那邊有學府、精華、保健路書店,慧海的前景十分慘淡。』

    『他們是外行人,出版社對他們的信任程度有限。書店和超市一樣是零庫存經營,由出版社先供貨,然後再半年或一年地結賬,所以剛開始時的成本並不大。但如果你不能及時返款,那麼出版社就會爭相要求退貨或返款,這就好比銀行擠兌一樣。』

    這是兩種最典型的質疑,面對這些,慧海圖書大廈的李董事長對記者說:『還是讓結果說話吧。我做這個不光是為了掙錢,否則我就乾個酒店、洗浴中心了,也一定是超大規模的。慧海是有理想的,要為黑龍江的文化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為建設邊疆文化大省出力。』

    烽煙再起,群雄逐鹿,究竟誰能笑到最後,現在還無法預料。慧海圖書大廈現在已經開始試營業,明年春天將正式營業。平靜了幾年的哈爾濱圖書市場,將展開一場全新的激烈較量。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