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成,五大連池風景區青泉村殘疾青年,患有先天進行性肌無力癥,現又患有嚴重的肺部感染、慢性氣管炎肺氣腫、肺結核等病,生命猶如狂風中飄曳的風箏,隨時都有危險。命運對他似乎太殘酷了,他知道自己只能活到28歲,而現在已經24歲。
3歲多就開始發病;10歲,只能舉起一個枕頭;12歲,只能拄著棍兒走路;14歲,走不出院子;16歲,完全不能走了,只能直直地站著;18歲,不能下地;20歲,胳膊舉不過頭頂;如今,拿不動一杯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0年來他惟一的風景就是自家小小的院落。但他在病情日漸嚴重、手腳不能動的情況下,堅持用嘴叼筆寫作,用5年時間寫就了一部17萬字、迄今為止第一部由肌無力患者寫就的真實再現肌無力患者生活和一次次與無情命運抗爭的書稿——《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並成為年度暢銷書。
2004年,隨著電視媒體和各大報刊的不斷報道,社會也對張雲成更加關注,2004年3月3日,《讀者》雜志2004年第八期的《人中豪傑》專刊上,刊登了張雲成的事跡。
張雲成告訴記者,一年來他接到全國各地群眾的來信2000多封,有問候的、有鼓勵的、更有生活不順意傾吐心聲的。家裡的一部電話也成了熱線,每天都要接來自天南海北的電話。雲成對於一些思想消極、對生活缺少信心的青年,都給予回信,用自己的真誠開導和影響他們,使其能夠重新樹立自立自強、勇敢面對挫折的勇氣。
五大連池風景區教育局將張雲成的故事作為典型對中小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精心組織了『生命的價值』、『毅力』、『星星火炬引我前行』、『做一個有遠大理想的小學生』等主題班會,並將《假如我能行走三天》編成二節語文教材,在課程教學中對學生講述勵志精神。中隊實踐活動開展後,由學校廣播室的小編輯、小記者共同發起的『雲成能寫一本書,我們怎麼辦』的大討論,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學生們以閱讀介紹海倫·凱勒、保爾等傑出人物事跡的書籍為開端,掀起了一股讀好書、學先進的熱潮。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張雲成現在正在北京進行治療。有大家的鼓勵和支持,他更加勤奮和刻苦,又一部書稿正在撰寫之中。
張雲成書作《假如我能行走三天》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