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農民離土幾多難:為何寧願在家『貓冬』也不願外出打工
2005-01-04 13:30: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4日電 外出打工,被公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然而,入冬後,很多。是什麼原因使他們做出這種選擇呢?帶著疑問,記者日前來到延壽縣調查走訪。

    農民的不願不敢和不知

    『應該說,2004年延壽縣的勞動力轉移工作冒了一個高。』縣農委主任兼勞動力轉移辦公室主任韋峰這樣說。他說,截至2004年11月末,全縣轉移出30960人,同比增長509%,實現勞務收入1.6億元,同比增長487%。

    『不過,與勞動力轉移的實際需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韋峰說出了成績背後的隱懮:長期穩定的勞務輸出少,季節性零散短工多。『農民的觀念仍然保守,不敢、不願和不知怎樣找到種地以外增收途徑的現象相當普遍。』

    在玉河鄉文化村,記者采訪了身高1米86的潘鑫劍。他17歲,念到初二輟學務農,曾去阿城一家飯店做服務員,可乾到第四天就辭工回來了。問起原因,他先說是記不全菜單,後來承認是想家了。縣經管站站長盧明也想起一件事:去年七月他曾將尚志市一家飯店招收30名服務員的信息發給這個村,可是一個報名的都沒有。村支書蘇國玉說,本村現有勞動力570人,種地一半就夠了,現在常年在外打工的有160多人,剩下的富餘勞動力大多數缺少闖勁。記者想再找一個在家種地的青年人聊聊,村委會主任讓人去找前院的小胡。小胡23歲,孩子兩歲了,只讀過一年初中。等了一會兒,找人的回來講,小胡去村外水泡子釣魚玩了。主任說,村裡生活條件好的孩子成家早,成家了就不大想邁出家門了。

    初中畢業在家務了兩年農的毛金香,從未坐過火車,最遠只去過尚志。最近,她到延壽縣外派勞務基地學做服裝,通過了日本一家公司的招工考核,即將出國。她對記者說,之所以能夠走出來,是因為身邊許多姐妹去日本打工了,聽說那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很好,三年研修期結束,能掙回一大筆錢。

    『加大轉移工作的信息服務和宣傳力度非常重要。』韋峰說,延壽正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縣廣播電視臺開設招用農民工信息專欄,大力樹立和宣傳勞務輸出的典型,想方設法引導農民轉變念,大膽闖出去。

    高額中介費成走出去的『絆腳石』

    延壽縣勞務輸出有一個特點:出國的人比較多。據了解,出國打工需要一筆數目不小的啟動資金。延壽人去韓國,目前以自發投親靠友為主。通過中介辦理,手續費約六七萬元。去日本,近幾年主要由黑龍江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授權的延壽縣外派勞務培訓基地組織,手續費加上風險抵押金,也要四五萬元。

    不規范的民間中介加上高額的中介費用,農民的『走出去』之路越發不平坦。玉河鄉火星村是延壽縣8個朝鮮族村之一,有勞動力426人,其中357人在外打工,絕大多數在韓、日兩國。57歲的明東鎮在家種地,兩個兒子在日本留學,妻子在韓國的飯店裡做雜工。他當過會計,在農村算是個『精明人』,可是辦理妻子出國手續時,還是被中間人騙走了兩萬元。

    崔得洙是火星村紅星屯屯長。他1994年去韓國,先是在一家造紙廠做工,每月280美元。因嫌收入低,私自到建築工地做木工活,月收入相當於人民幣1萬元。後來非法身份暴露,被遣送回國。

    為了出國務工,有些人甚至『抬錢』。記者在延壽縣外派勞務培訓基地與8位准備去日本打工的青年農民座談,他們的家人正忙著為他們『抬錢』,因為『抬』早了多花利錢,『抬』晚了又怕抬不著。

    延壽縣主管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副縣長董紹濤認為,農民進入國際勞務市場,需要商業銀行,開辦新型的勞務信貸業務的支持。農民一旦獲得啟動資金,將進入離土創業的良性循環,使勞動力轉移工作產生高效益。

    農民缺乏提高應用技能的迫切感

    劉德江,62歲,兩子一女都在長春打工。大兒子30歲,初中畢業,酒店廚師,月薪2700元。二兒子27歲,高中畢業,裝潢公司設計師,月薪3000多元。女兒25歲,初中畢業,醫院護理員,月薪1000元。兄妹三人都沒結婚,在長春買了100多平方米的住房,准備把父母接過來住。

    康鳳武,61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一家三口與康鳳武老兩口在家務農,有60畝地,年收入近3萬元。二兒子29歲,未婚,小學文化,10年前去哈市打工,先在木材市場做裝卸工,後到一家海鮮市場做力工,包吃包住每月工資500元。

    康、劉家兩家孩子雖然同樣外出務工,但收入相差很多,主要因素是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的差別。

    『技能培訓是勞動力轉移的關鍵。』韋峰告訴記者,延壽縣已經開始高度重視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工作,現已開辦了4所培訓基地,用工信息也很多,條件也優厚,但在組織招收培訓生源時有些困難。一些農民以種種理由拒絕參加培訓,甚至講條件,要工錢。問題可能在於用工需求不明晰,產生不了接受培訓、提高應用技能的迫切感。

    在延壽,目前有一個外派勞務基地,那裡用工需求具體,培訓專業對口,外方考核錄用輸出全程負責,全員抵押監控,研休結束清賬,各個環節緊密銜接,效率高,成本低,收益大。延壽縣已打算在全縣范圍推廣。

    2004年10月,延壽縣參加了黑龍江省與北京、天津的勞務對接會,會上與北京西城區職業介紹所等單位簽訂了今年用工4000人的合同。縣勞轉辦正在動員現有的培訓基地擴大規模,提高實用性培訓,吸引農民工參加。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