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4日電 日前,從雞西市農委勞轉辦獲悉,2004年,全市共轉移農村勞動力12.9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5.4%。其中,國外6270人、省外15689人、省內107041人。轉移勞動力實現勞務收入4.6億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67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
『文件多、培訓多、信息多、渠道多、就業多』是我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的顯著特點。文件多,講的是黨和政府的關懷多。今年,我市陸續制定出臺下發了有關農民工培訓實施方案、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若乾意見和轉移工作考核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和通知,把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千方百計拓寬轉移渠道,按照上述文件精神,全市大力開展了覆蓋到縣(市)區、鄉、村的勞動力檔案建立和微機錄入工作,並於上半年順利錄入到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網資源庫內。
雞西市按照『政府推動、學校主辦、部門監管、農民受益"的原則,以縣(市)區為單位積極申報陽光工程項目,對具備承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並保證受培訓農民85%以上實現轉移就業的公辦、民辦學校進行摸底、排查,正式確定9處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基地,爭取到國家和省40萬元培訓資金。同時。雞西市還投資100萬元購置了樓房、微機和大型數控顯示屏,建成市農村勞動力輸出中心,集諮詢、求職、登記、信息發布於一體,為展示雞西市勞務特點、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起到了橋梁紐帶作用。
與此同時,各縣(市)還針對區域特點開展定向培訓,定向就業。
如麻山區結合麻山石墨資源豐富、用工量大的特點。專門開設石墨選礦和電焊專業的培訓,使農民工增強了打工技能,做到了富餘勞動力就地轉化。
據悉,雞西市2004年還組成勞務考察隊,參加了黑龍江—二大連、北京、天津3個勞務對接會,簽訂涉及8810餘人的多份意向性用工協議。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工作正不斷向規范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日前,虎林市成人中專被省教育廳列為市級重點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重點培訓計算機、SYB勞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