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5日電 近年,黑龍江省湧現出來的4000多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村經濟橕起了一片新天地,展現出農村經濟的巨大活力。
『聯合』帶動一方經濟
在集賢縣東風村的黑油砂土地上種糧食,地力差、產量低,而種植西瓜卻周期短、見效快。兩年前,在農民和當地涉農部門的共同探索中,村上的板子房瓜菜協會成立了,並通過工商部門注冊了『板子房』西瓜品牌商標。如今,板子房瓜菜協會不僅吸收了全村90%%以上的農戶,而且已經發展到以本村為核心,輻射周邊鄉村、農場以及樺川縣部分村鎮的空前規模。西瓜總的種植面積達到4.5萬畝,總產量達到5600萬公斤,年創產值2900萬元。有600多戶農民參加協會,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板子房瓜菜協會帶動了當地餐飲服務業、裝卸搬運業及草編業的發展。
『聯合』創出農業生產新模式
雙城市有2萬多養奶牛的農戶,養了16.5萬頭奶牛。這是一個巨大的專業生產群體。他們自然而然地走上了『聯合』,成立了養牛生產者協會,農民通過協會與雙城雀巢公司形成了一個利益聯合體。過去的『單打獨斗』,現在成了『群體作戰』。企業對農戶的養殖技術有什麼要求,農戶對企業服務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都可以通過協會來解決。『牛經濟』真的在雙城發展起來了,雙城農民每年在雀巢公司的收入高達6億多元,2004年的雙城農民人均收入中,畜牧業收入達到2166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7%。
黑龍江省供銷社合作指導處處長呂長華說,這種形成的『農戶 專業合作組織 龍頭企業』新的產業化組織模式,是一種農民和企業雙贏的好辦法。
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新引擎』
據統計,目前,我省共有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4000多個,帶動農戶40多萬戶,助農增收十幾億元。
黑龍江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較快,但思想認識不到位、引導和支持力度不大、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注冊門檻高等問題,也日益暴露在其成長的過程中。
盡管如此,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會日益發展壯大起來的。